让公正裁判引领社会风尚

2018-03-09 21:04 新华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让公正裁判引领社会风尚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  题:让公正裁判引领社会风尚

新华社记者李放 高洁

“狼牙山五壮士”名誉权系列案件、“医生电梯内劝阻吸烟案”、“朱振彪追赶交通肇事逃逸者案”……曾经引发舆论关注的这些案件再次出现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最高人民法院用一个个案件的司法判决给出了一锤定音的回应——“坚决维护英雄形象”,“让维护法律和公共利益的行为受到鼓励,让见义勇为者敢为,以公正裁判树立行为规则,引领社会风尚”。

近年来,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事件频频曝出,部分焦点事件甚至诉诸公堂成为社会关注的司法案件,这些本应有着明确社会评判的事件却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和争论,甚至一段时间里,老人摔倒扶不扶、见义勇为该不该等话题成为一些人心中的困惑,价值观歪曲的言论也时有所闻。

对中华民族来说,这是一个根本无需讨论的问题。民族英雄和爱国先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尊老爱幼、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冰冷的自私自利碰到大公无私仗义相助,善行善人始终是值得尊敬和称赞的行为和群体。

“彭宇案”发生十年后,对于“扶不扶”问题,法律早有答案,人心自有公断。这三起写入最高法工作报告的案件连同更多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一起,进一步消解了人们心中的犹豫,增强了行动的信心。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社会上不同的价值观念越是碰撞和冲突得激烈,就越是需要一锤定音的声音、越是需要“亮剑”的果敢。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必须承担执法办案、定分止争、惩恶扬善、维护正义的职责使命。

一份司法判决胜过一打说理文件。当法治手段介入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人民群众期盼看到公正的司法体现道德的理念,因为人民群众关注的不只是司法判决谁胜、谁负,更看重谁对、谁错,期盼着惩恶扬善的最终结果和行为导向。

司法判决不仅要维护法律的底线,更决定了社会评判的走向和价值观念的引导。出现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里的这些热点案件,再次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法律坚决维护英雄形象,法律坚定地站在正义一方。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前行的道德基础。司法判决已经成为引导社会评判的最重要的“风向标”之一,也正是在这些案件的判决中,人们更加鲜明地感受到中国法治的进步与力量。

责任编辑:魏超(QN0014)  作者:李放 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