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彪的工作“关键词”:从“治穷”“治乱”到“品质”“宜居”

2018-03-10 01:51 新华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沈彪的工作“关键词”:从“治穷”“治乱”到“品质”“宜居”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 “城市里也有穷村的,我们就穷过。”有此感触的是沈彪,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北管村党总支书记。沈彪在村支书的岗位上32年,带着村民先“治穷”再“治乱”,到如今日子“啥都不缺”,他要操心的“关键词”变成了“品质”“宜居”——“总之就是建设美丽乡村,提高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沈彪说,在他看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老百姓安居乐业,就是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

沈彪皮肤黝黑、说话实在,言谈中字字句句都流露着对农村的真切感情。“改革开放40年,我们村‘地覆天翻’发展的全过程,我心里再清楚不过了。”

1986年,28岁的沈彪成为北管村的村书记。那时,村民依靠种植水稻、棉花等农作物谋生,一年收入几百元,“几代人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

“我那时候满脑子就是‘怎么让村民富起来’。”沈彪说,自己当时年轻,心想“只要努力、勤奋、吃苦,肯定找得到发展的路”。于是,沈彪天天跑出去招商引资,想要发展农村经济。

从1986年到2003年,北管村建起100多家企业,衬衫厂、食品厂、化妆品厂……一家家企业走进来,村里的2000多亩土地开发了1700多亩,十几年的时间里,村民年收入增长到几千块,“我们把‘穷’的帽子彻底地摘掉了。”沈彪说。

就这样,“治穷”的工程“结项”,也随之带给沈彪下一项任务:“治乱”。经济水平上去了,企业也带来大量外来人口,村里户籍人口约2400人,外来人口最多时有17000人。人一多,用水用电等基础设施配套跟不上、社会秩序变复杂……“要管理有序,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也必须要做,沈彪又把社会治理作为自己的工作重心,把村民、企业管好,把公共秩序管好。

为消除安全隐患,北管村装上了200多个监控探头,建立村级联勤中心实时查看村里角角落落的情况,并设立10个村民组,24小时轮流巡逻,对安全隐患进行常态化管理。“技防+人防”相结合,如同“北管110”,守护村里的公共秩序和安全。同时,完善安全监督考核,从村民组到企业,都要承担安全责任。

2012年到2015年,北管村又投入约1700万元实施车辆管控、小作坊整治等43项为民实事工程,最近,沈彪又在村里划出不少停车位改善停车无序的现象。如今走在北管村,沥青路面干净整洁,沿街店铺秩序井然。

沈彪知道,生活好了,村民的需求也提升了,如何更加“宜居”,成为他在新阶段的思考重心。

“现在村里有商业中心,超市、菜场、各种店铺应有尽有。我们建了生态公园供村民散步休闲,篮球场、跳舞场等室外健身场所人气很高,图书馆、书法室为村民提供了学习空间,有不同兴趣爱好的村民都有相应的去处。”沈彪如数家珍。如今他还多了一个新身份,北管村“河长”,带领村民守护20公里的河岸线,从源头管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水质好了,河边钓鱼的村民也多了。”

“如今,农民最需要的就是宜居家园。”沈彪说,自己此次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到北京参会,也带来了村民的心愿:呼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帮助编制村庄建设规划。

“村民手头不缺钱,都在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想翻修、新建房子,但如何能够舒适宜居又符合新农村总体规划,希望有关部门予以明确和指导。”沈彪说,此外,天然气管道、污水管道等配套设施得跟上,为农村、农民提供更多公共服务保障。(采写记者:郭敬丹王琳琳 朱翃 许晓青)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