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位委员现身第二场"委员通道" 北京校长分享"育人经"

2018-03-11 14:35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12位委员现身第二场“委员通道” 北京校长分享“育人经”

昨日(10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开启,来自文化、教育、医疗、社会建设等领域的全国政协委员亮相,回应社会关切。其中,北京四中校长马景林、北京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现场分享起了“育人经”。

王欢委员

教育是70%的等待加30%的唤醒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在基础教育领域已经耕耘了三十多年,昨日,她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应有的素质。

在王欢看来,在小学阶段,孩子就像一颗正在萌发的种子;作为小学老师,就要精心地呵护好这颗种子,让这颗种子尽可能地饱满,充满生命的能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好老师一定要热爱儿童,尊重儿童。”多年的教育经历让王欢意识到,教育就是70%的等待加30%的唤醒,因此,好的老师一定要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关注孩子成长的过程,把孩子当作孩子看,用爱心和智慧让孩子从容、有尊严地成长、成才、成人。同时,好老师还一定会关注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她认为,健康是教育的底线,没有健康就没有教育。另外,师德也是教育的基础和根本,好的老师要有好师德,用满满的正能量去影响孩子,让孩子去改变和推动社会的发展。

“给孩子留下什么样的世界,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孩子。今天我们所给予他们的一定是明天他们给予世界的。”王欢表示,现在坐在教室中的孩子,大部分在2035年、2050年将过而立之年。如何让这些孩子成为栋梁之材,是给每一位老师的课题,“一个好的老师应该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更新自己、丰富自己,让孩子从书本世界来到真实的无边界的世界。”

马景林委员

新时代中学生要有家国情怀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四中校长马景林昨日分享了新时代下,中学生要具备的几种素质。

他表示,除了勤奋诚信、勤劳俭朴、遵规守纪、尊敬师长等基本要求之外,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首先要有家国情怀,“有了这样的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个人的发展就获得了不竭的动力。”其次,要有健全的人格,有了健全的人格,才能积极面对周边的人和事,才能从容地面对得失宠辱,才能懂得感恩与回报,“有了健全的人格,将来走向社会,也是大有益处。”

马景林认为,中学生还要有健康的体魄,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意识,并付诸行动,让自己的生命充满活力,为自己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中学生还要正确处理好课内学习和学有所长的关系,在高质量完成课内学习的前提下,要了解一门科学、研究一个问题,“这不仅对课内学习很有帮助,而且也有可能会成为你未来职业生涯的基点。”

在马景林看来,中学生还应该关注艺术,学会艺术的技能,提升自己审美的水平,通过关注艺术来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关注艺术的人,他的生活也一定是丰富多彩的。”

此外,中学生还应关注技术与社会,很好地了解、关注国内外科学技术进步的成果,并且要有意识地了解技术进步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以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没有技术进步就没有跨越式的发展。

“要想真正地做到以上这几条,不仅要有学生们的努力,也离不开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合作。”马景林表示。

王建业委员

不要把衰老当病治

我国现在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面临病痛的困扰,老年人究竟该如何健康养老、安度晚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院长王建业昨日亮相时表示,大家不要把衰老当病治。他希望更多的人能意识到,很多问题都是年龄老化引起的器官改变,从而导致功能的减退。“我希望广大的老年朋友们,能够与老龄化抗争,主动健康,积极应对老龄化。”

王建业说,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老年人,他们自己认为身体多处都不舒服。比如说,有人由于甲状腺老化导致功能减退,不愿意吃东西,不愿意对外交往,也不愿意活动。“其实,这只是器官的老化、功能的减退,只要补一点点甲状腺素,就可以恢复正常状态。”

根据目前的统计,我国的老年人已经超过了2.4亿。王建业表示,在国家“健康中国”的战略里,老龄化问题已经得到高度重视。北京医院作为国家老年研究中心,已经制定了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多项措施。比如,医院启动了衰老与抗衰老研究,制定我国老年人正常身体指标等。医院同时成立了公益性老年健康大学,以帮助广大老年人更多地了解健康知识,掌握应对老龄化带来问题的办法和能力。

敖虎山委员

呼吁提高除颤器配置率

全国政协委员、阜外医院主任医师,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秘书长敖虎山手中拿着除颤器,走上了“委员通道”,分享了自己带来的“健康中国如何有效落地”的提案内容。

敖虎山说,两年前,自己认识的好友心脏骤停,而身边没有人会急救技术;虽然医院就在单位对面,但是急救车到达的时候,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间。他表示,亲眼看着生命逝去,十分痛心。他介绍说,我国每分钟就有1人出现心脏骤停,但是我国只有1%的人会心肺复苏,而这一比率在美国达到了60%。为此,他呼吁国家应重视这一技能培养。“比如大中小学毕业时、公务员入职时、驾校考取驾照时,都要学会这项技术。”

敖虎山拍着自己带来的除颤器说,“尤其要学会使用除颤器,这是救命神器,能显著提高心肺复苏救治率。”遗憾的是,目前除颤器在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在内的一线发达城市的配置率都很低,而在发达国家十分常见。他呼吁,国家应进一步提高除颤器在相关场所的配置率。

凌锋委员

医患关系应该是“信任”与“救护”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凌锋已经有着45年的外科从业经历,这让她对医患关系有着深刻的感受。她认为,医患关系是信任与救护的关系,这应该是最纯粹和最神圣的关系。

凌锋认为,医患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供需关系,“患者到医院是求医不是买医,是寄托着自己的信任和期望,病人信任你,才会以生命相托;作为医生,必当要全力以赴。”

但是在此基础上,也要认识到,人体是一个特别复杂的系统,像一个宇宙,依然有未知的一面。医学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有时医生尽了全力但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其实在这个时候,最痛心的是医生。”

因此,凌锋呼吁,全社会应该理性看待医疗过程,共同维护医患关系。

黄艳委员

15个城市开展规划改革试点

全国政协委员、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昨日表示,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经历了世界历史上史无前例大规模、高速度的城市化。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有超过57%的人生活在城市;202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60%。“随着城市的快速建设,确实留下了很多的城市问题,就原因来讲,城市规划确实是一个因素。”

黄艳介绍说,最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分别对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的城市管理规范做了批复,促进城市发展由高速度转为高质量。以这两个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的体系改革作为实践引领,将开展全国15个城市的规划改革试点工作。

试点将强化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在国家发展战略的大格局中,谋划每一个城市的发展蓝图和目标;同时,要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作用,包括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线、划定城市的生态控制线,强化转型方式,把过去以增量为主、粗放扩张的方式,转变为以问题为导向,注重提高存量的质量、补齐短板、提高城市的环境体制等。同时也要把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作为刚性要求。

黄艳表示,在资源和要素配置上,要以人为中心,统筹把握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和功能的内在联系,系统提高城市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方面的承载能力。

“最关键的是确保规划的执行和落实。”黄艳透露,未来将制定评估、体检的问责机制和监督机制,以确保规划的实施;同时还将拓展市民来参与、监督城市规划管理、建设的全过程,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的现代化。

责任编辑:杨承渊(QN0044)  作者:牛伟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