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律师行业党委副书记、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王俊峰接受专访
建议适时制定《公共法律服务法》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李洪鹏) 去年12月,司法部出台规定,辩护律师会见被立案侦查、起诉、审判的在押罪犯时,不被监听,监狱不得派警察在场,从而进一步保障了律师监狱会见权。
保障律师执业权利如今面临哪些问题,又该怎么解决?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律师行业党委副书记、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王俊峰接受本报专访披露,全国律协维权中心及时协调处置北京在明律师事务所刘勇进被打等15件维权案事件。律协还将推动完善律师执业权利保障立法。
谈执业 处置刘勇进被打等15起维权
法制晚报(以下简称“法晚”):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律师应如何发挥专业作用?
王俊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通篇贯穿着法治思维和法治精神,例如清理群众和企业办事的各类证明,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等等。
律师是推动和促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一支积极力量。当前,政府越来越认识到律师在转变政府职能和建设法治政府中的功能定位和重要价值,并通过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购买律师法律服务的形式,为依法行政提供专业服务。
法晚:目前我国律师总量有多少?律师执业权利保障进展如何?
王俊峰: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执业律师36.5万余人,比2016年增长11.5%;共有律师事务所2.8万余家,增幅为8.3%,律师队伍不断壮大。
全国律协将加快律师职业道德、执业规则和业务规范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2017年4月,司法部、最高法、最高检、外交部、公安部和全国律协又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维护律师执业权利快速联动处置机制的通知》,就律师执业权利受侵害的救济渠道和处置机制提出了更加具体的措施。全国律协也制定颁布了《律师协会维护律师执业权利规则(试行)》,并成立了维护律师执业权利中心。
截至今年3月初,全国律协维权中心共收到维权申请80起。其中受理45起,协调19起,按程序转办的24起,发出调查核实函3份。各省(区、市)律师协会和设区的市律师协会维权中心共收到维权申请553起,受理468起,正在处理167起,成功解决301起。
维权中心向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等共发送了7期个案反映,及时协调处置北京在明律师事务所刘勇进被打事件等15件维权案事件,获得了行业的普遍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提升了律师执业权利保障水平。
我们将推动完善律师执业权利保障立法,持续推动解决会见、阅卷、调查取证、法庭辩论、被控妨害作证、材料提交、立案、法庭安检、人身权利受到侵害等问题,把有关法律已规定的律师在辩护、代理中所享有的执业权利落实到位。
说建议
适时制定《公共法律服务法》
法晚:今年您带来了什么建议?
王俊峰:今年,我向大会提交了制定《公共法律服务法》、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经费列入政府预算、进一步加强律师执业权利保障、建立重大涉外经贸活动聘请中国律师机制、由我国倡议并推动制订《“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公约》等多项议案和建议。
适时制定《公共法律服务法》,势必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向纵深推进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推进重大涉外经贸活动聘请中国律师,对于促进有关部门依法决策和企业依法经营管理,防范法律风险,及时有效化解国际民商事纠纷,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维护我国法人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尚没有一个参与国共同认可、规定相关各方权利义务,具有国际公约性质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基本文件,由我国政府倡议并推动与相关参与国共同制订,可以巩固和拓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现有成果。
文并摄/记者 李洪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