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2018-03-15 15:52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为今后发展提供强有力宪法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获高票表决通过后,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展开持续热议。代表委员们认为,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确认了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邱勇代表

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的需要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我想这是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表示,宪法修正案的通过,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的需要,反映了时代的需要,也充分体现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邱勇说,今天中国良好的发展态势来之不易,未来中国梦的实现,还需要全国人民不断地去努力奋斗。

邱勇认为,宪法修正案在宪法层面上,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为国家今后长远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宪法保障,也让全国人民对党和国家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陈立人代表

要落实到立德树人的实践中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陈立人说,这次修改后的宪法,是一部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作出新规范的新宪法,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正因为如此,才能够深入民心,打动人心。

作为新时代的体育工作者,陈立人表示,一定要把宪法精神落实到立德树人的实践中,落实到体育强国的实践中,做修改后宪法的传播者和践行者。“我作为一名无党派人士,要带头自觉维护宪法,遵循宪法,发挥党外干部的独特优势,更好地为党和人民工作,做宪法实施的坚定推动者。”

马一德代表

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范本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马一德表示,宪法修正案主要把过去我们党的成功做法和成功经验,用法律的手段固化,这维护了宪法的权威、捍卫了宪法的尊严,保证了宪法的实施。

马一德认为,我们党是历史和人民在中国革命和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中的选择,把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的意志,并用宪法的形式固定下来,这是一个根本的遵循,其产生的巨大政治影响力和法律效力,对世界各个国家的宪法改革,对发展中国家寻找法制化路径都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范本,这充分体现了制度自信。

高子程代表

修宪是大势所趋 民心所向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律师协会会长高子程表示,“相信在各行各业,会掀起这样一个高潮:认真学习宪法、宣传宪法、贯彻宪法、落实宪法和宪法的精神。”

高子程说,任何一个国家的宪法都是与时俱进的,都要体现时代发展的需要,体现人民的意志,及时修改之,是宪法的基本规律。“我们国家经过这五年的发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发生了质的巨变,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理论发展、制度创新、实践成果,应该加以提炼,上升为宪法条文。”

孙宪忠代表

重大制度安排 提供坚实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孙宪忠表示,宪法修正案赋予监察委员会宪法地位、增加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等,是站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制度安排,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行稳致远提供了坚实保障。

政协委员

适应新形势需要

宪法把“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宪法,适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需要。一方面是对历史的总结,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写入宪法;另一方面也是对未来的展望,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内容写入宪法。此外,宪法还点明了当下我们要怎么做,“当下特别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保持稳定的政治体制。”

——王小川委员

宪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修订宪法符合发展规律。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应当理直气壮地写入宪法。作为政协委员,要做好宪法宣传工作。

——谢正光委员

责任编辑:李若晨(QN0046)  作者:左颖 张宇 叶晓彦 牛伟坤 赵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