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路委员:文保急需技术人才

2018-03-16 14:50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原标题:国家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主任潘路——

文保急需技术人才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张恩杰)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主任潘路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谈到,目前高科技产品已大量应用于文物科学鉴定和文物保护修复,但专项人才一直缺乏,亟待解决。

另外,他还提交了《调整监控结构比例 加强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投资力度》的提案。

潘路表示,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中引入科技的力量,是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途径。文物保护人才无疑是提高文物保护工作质量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而我国目前文物保护人才匮乏,这严重阻碍了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

因此,在潘路委员看来,在人才的培养上,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

一方面是人才断代问题,尤其是现在领军人物相对来说少。另外就是人员总量问题,现在全国大概有4800多座博物馆,6400多万件文物,如果1万件文物需要1名文保技术人员来维护,那么就得6400名技术人员。然而,现实情况是,这一缺口太大。各地博物馆上报的文物保护修复人员来源数据也不一样,有的博物馆有独立文保部门,有的在保管部门,还兼做文物保管工作,有的又不是正式编制,成员背景复杂。

潘路还举例说,北京故宫博物院拥有文物1800多万件文物,文保科技人员达到200人。这是国内文保领域人员比例最高的单位,但相对于他们所面临的工作任务,人员力量还远远不够。

“现在国家许多部门也注意到这个问题,开始在大学、研究所、博物馆培养各种文物保护领域的青年人才,但是,到目前为止,相对需求还远远不足。”潘路表示,国家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包括增加相应编制,更多的学校成立文物保护专业,采取人才奖励机制,采用“师承制”培养模式等来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文物保护人才,以此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文并摄/记者 张恩杰

责任编辑:张驰(QN0009)  作者:张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