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2019记者回乡记:过年消费 焕发新活力

2019-02-11 15:04 北京晚报

来源标题:过年消费 焕发新活力

我的家乡在沂蒙山区的沂水县,这里的农村集市每五天一次。在过去,赶集对于农民而言,是补给生活的重要来源,而现在,随着大型超市进入村镇和网购的流行,赶集的重要性在慢慢下降。

文中的两张照片来自沂水县去年举办的“透过镜头看沂水”大型图片展。第一张照片拍摄于1990年12月1日,一个开在沂河老桥上下的集市,第二张照片拍摄于去年6月4日,新大桥横跨于沂河两岸,当年的集市已不复存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赶集对于山沟沟里的农民意味着什么呢?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对此深有体会。

在沂蒙山区,相邻的几个村子共赶一个集。记者所在的村子每逢农历的“四和九”有集市,叫作“逢集”。集市开在河滩平整开阔的地方,周边的村民在这一天跋山涉水而来,叫作“赶集”。

我儿时的记忆中,集市的这一天,就像一个节日,因为家里的生活会因为赶集而变得有滋有味,特别是腊月廿九这一天的“年集”,热闹非凡,小孩子想要的花炮和新衣,都是父母赶集买来的。

但因为五天才逢一次集,如果赶上雨雪等恶劣天气,集市被取消,家里的生活又会变得没滋没味。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随着国家的日益强盛,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赶集,在农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正慢慢改变。

有着正规进货渠道和仓储系统的大型超市开到了村镇,虽然商品比集市的贵,但打破了集市时间固定的劣势,也提供了正规合格的各类商品,逛超市成为很多收入水平较高农民的选择。

网购的流行,以及物流配送系统的触角越来越深入大山,学会上网的农民,在大型超市之外,又发现了另外一种便捷的购物方式。今年回家,我在村口的一家饭馆看到,来自各大购物网站的包裹被暂放于此。在家收快递,成为很多农民的选择。

回看本文的照片,里面集市的兴起与消失,是因为一座大桥的建设,而沂蒙山区大多数的集市,依然存在。集市有着本地独有的农副产品,也有着在超市和网上难以买到的特色小吃,但对于大山里的农民而言,赶集已经不是生活的必需品,而是生活的调剂品。

江苏南通

银幕变迁见证这些年

记者 赵晓路

初一收到同学微信,“明天早上一起看电影,新电影院开张了。”

已经不记得上一次在老家看电影是何时了。电影院在镇中心,门前广场立着一匹汉白玉马——江苏如东古为海洋,唐代时逐渐成为陆地,薛仁贵在此驻兵,小镇“马塘”由此得名。

这是镇上唯一一家电影院,在娱乐匮乏的年代是人们消磨时光的聚集地。影讯张贴在售票处窗边,花花绿绿的纸,毛笔字写着最近一两天的场次。影院只有一个厅,老式舞台上一块大银幕,长排木质靠背椅,楼上楼下两层,有四五百个座位。小时候我很爱看电影,周末做完作业就往电影院跑,暑假里三天两头去看看有没有新片。

后来,电影院放的片子越来越少,海报上的字也越发疏阔,有时一天只有一部,两三场。港片以录影带的形式走进内地乡镇。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镇上开了好几家录像厅,就在电影院旁边,两块钱可以看四五个片子。昏暗的录像厅里烟雾缭绕,烟味混合着脚丫子味儿,进门前深吸一口气,在这奇妙的气味中待半小时之后也就适应了。录像厅塞满了年轻人,电影院风光不再。又过了两三年,人们买了录像机,租碟看,录像厅也渐渐消失了。

同学告诉我,电影院是在小镇东南新开发的地块,那儿新建了楼盘和购物广场。

初二一早去看电影。电影院在广场二楼,四个厅,今年一月底开业。跟大城市的影院一样,商品部、取票机、按摩椅一应俱全。我们看的《飞驰人生》。因为过节的缘故,四个影厅排片很密。晚上约好聚会的几个老同学,不约而同把家属送去了电影院。酒过三巡,主题永远是怀旧,谁跟谁经常翻墙去电影院看免费电影……

大多数人或许没有赛车手张驰不顾一切冲向夕阳的勇气,但是心里总有一束光亮,努力把生活过成想要的样子。某天在集体回忆的时刻,或是陪孩子陪家人坐在银幕前,一个似曾相识的场景、一首熟悉的《海阔天空》,会突然湿了眼眶,就像孙宇强摸一摸旧车架(第一次还摸错了)就感应到昔日情怀。

山西永济

消费升级

“现在啥都美!”

记者 白歌

返乡的第一天,老妈兴冲冲地领着还没买好过年衣服的我,走进了县城新开的南风百货:人流如织,白色地砖却被精心维护得光洁如新;你摸我试,妆容精致的导购小姐仍保持着热情而得体的微笑;五块的红小豆,八块的散锅巴,地下超市的称重台半点不得闲;手机嘀嘀嗒嗒,伴随着“付完了啊!”“收到啦!”的吆喝,买卖双方愉快交割——一派典型的开业盛况。

走出南风百货,街对角的正是县城曾经唯一的商场,百货大楼——这座开业于1981年的商场,在我的记忆中总是被老妈简称为“大楼”,仿佛全县城就只有这一栋楼配得上这个名字一般。

在商业不发达的年代,尽管“大楼”提供的商品质量一般、价格莫测,环境也总是惨白的灯光照在脏兮兮的水磨石地板上,这里依然受到普罗大众的欢迎。

直到六七年前,“大楼”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大楼”的北侧,一座新的商场拔地而起,锃光瓦亮的地板、柔和明亮的灯光、方便上下的电梯、与大城市接轨的品牌、明码标价的售卖方式、购物吃饭看电影一条龙的业态,引爆了人们的消费热情。

惨淡经营的“大楼”终于开始思变,衣服一层层挂到天花板的小摊位,变成了讲究美感的店面。然而,竞争的火苗一旦燃起,只会愈演愈烈,这边改完那边重新装修,这边装修完那边扩大面积,没多久街对角又来了个新商场,品牌更多、面积更大、环境更好——一个小县城的消费市场,竟有了不输大城市的激烈竞争。“现在消费水平真是高了。”老妈感叹道。

结束购物,走在市府路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物料已经开始布置。老妈在一旁,从消费升级说到了近年县城发生的大变化:高铁站建起来了,去哪儿都方便;送我去高铁站必经的赵杏桥也拓宽了,再不是堵点了;曾经臭不可闻的涑水河,治理成功,成了滨河公园;中条山下的水峪口,从烂石滩成为闻名全省的旅游古村;去年永济还入选了2018年度全国十大魅力城市。

“我们年轻时候太穷了,你们这一代真是没吃过多少苦,现在真是啥都美!”老妈笑道。

责任编辑:李娜(QU0007)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