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工业互联网驱动热力行业智能化升级高峰论坛圆满召开

2019-04-23 00:41 国际在线

来源标题:工业互联网驱动热力行业智能化升级高峰论坛圆满召开

4月19日,工业互联网驱动热力行业智能化升级高峰论坛在河南隆重召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姜耀东委员,住建部供热标准化委员会顾问委员、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专委会名誉主任许文发教授,河南省市政公用业协会供热分会王国义会长,河南省市政公用业协会供热分会张小红秘书长,全应科技创始人兼CEO夏建涛博士等数百位政府及行业协会领导、专家、企业精英出席。

工业互联网驱动热力行业智能化升级高峰论坛圆满召开

热力行业主要包括工业供热、民用供热。其中,工业热源以燃煤为主,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30%左右,粗放型的用能模式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姜耀东委员表示,“智能+”时代,供热企业的目标就是智慧供热,从热力的产生、输送到进入每一家,都是智慧的。另外,清洁供热同样非常重要,我们要在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的同时,保护大气环境,巩固扩大蓝天保卫战成果。姜耀东委员强调,智慧供热和清洁供热是解决供热问题的主要方案,两者缺一不可,而清洁供热更具挑战性。

在“互联网+”、“智能+”的时代背景下,为进一步实现智慧、清洁供热,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供热行业的智能化升级势在必行。高峰论坛上,夏建涛博士分享了“工业互联网驱动热力行业智能化升级”议题。他表示,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将为热力行业带来全新的发展路径,尤其是“大数据+智能算法+超级算力”,可以产生超越人智力的智能化系统,甚至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

工业互联网驱动热力行业智能化升级高峰论坛圆满召开

“工业智能时代开启。”夏建涛博士提出,热能行业亟需朝清洁、高效方向发展。数据显示,我国70万台工业锅炉中46万台为燃煤锅炉,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27.6%,大范围高强度雾霾天气频发。从热源、换热站到用户的整体运营效率也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全应科技研发出“全智热能云”产品,通过数据+算法+平台,为燃煤锅炉的提质增效赋能。值得一提的是“数字孪生”技术的充分运用,通过数据智能,如机器学习、数据统计,以及知识智能,如工业机理、专家知识,实现了锅炉的精准控制、精准维护、精准运营。

夏建涛博士重点介绍了基于“全智热能云”的“智能司炉”和“智能管网平衡”两大解决方案,帮助用户实现节能降耗、供需平衡、安全环保、全局优化、能效最优。据了解,目前全应科技为工业园区集中供热中心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瞬时煤粉控制精度提升20倍,整体能效提升8.35%,蒸汽品质提升125%,年节省煤粉200万。另外,全应科技为拥有2座热源厂、7台80吨煤粉锅炉、49个换热站、供暖面积约600万平米的供热中心提供城市智慧供热系统,实现能效提升10%、工作效率提升30%、用户满意度提升90%。

工业互联网驱动热力行业智能化升级高峰论坛圆满召开

许文发教授在“能源文化与清洁供热”的发言中也表示,目前世界平均水平是万元产值消耗1.7吨标煤,而我国目前万元产值需消耗4.1吨标煤,能耗和碳排放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看一种能源是不是清洁,不仅要看‘出身’,也要看排放和利用效率”、“燃煤供热,宜煤则煤”,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改变,通过创新技术,清洁利用、高效利用是一大出路。对此,全应科技副总经理党海峰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在热能行业的应用”方面做了深度分析。

工业互联网驱动热力行业智能化升级高峰论坛圆满召开

圆桌论坛上,姜耀东委员、许文发教授、夏建涛博士,以及濮阳市热力公司副总经理张建杰、安阳益和热力有限公司调度中心主任樊志亮,共同交流和探讨了“‘智能+’驱动热力行业转型升级”议题。姜耀东委员表示,工业互联网、“智能+”将对国家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许文发教授提出了“供热行业2025”的愿景,呼吁供热行业从业者更好地学习大数据等创新技术,为行业创新发展出力。夏建涛博士则谈到,工业互联网时代,热力行业将焕然一新,成为更加高科技、清洁化的行业,在保障居民供暖的同时,减少雾霾,保卫蓝天。樊志亮主任认为,智慧供热将提高能源利用率,并使用户的用热体验更佳。张建杰经理则表示,能源供给好,城市发展则将更有活力。热力行业20年来变化非常大,期待“智能+”为行业发展带来更多新机遇。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清洁取暖”再次列入其中,对比2018年提出的“稳步推进”,今年的任务已升级为“督促北方地区加快推进清洁供暖”,重要性与紧迫度可见一斑。无论是经济增长还是环境保护,都要求将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用数字技术促进传统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也必将是大势所趋。

责任编辑:岳崎(QN0012)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