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劳动,改变中国 | 让机器人活起来

2019-05-02 05:07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让机器人活起来

张明

安川首钢机器人

有限公司组装调试科长

全国五一劳动

奖章获得者

大块头的“手臂”灵活自如,不时地将小零件拾起安装在汽车底盘上,并沿着特定的轨道进行焊接……安川首钢机器人有限公司组装调试科长张明每天的工作,就是跟这些机器人“打交道”,给它们注入生命。

设备是冰冷的,张明的工作,是如何让这些冰冷的机器人活起来。

2003年,张明“半路出家”进入工业机器人行业。年底,他就接到一项重要任务,为湖南一公司做汽车风挡玻璃涂胶系统。这是国内首次应用机器人激光视觉系统技术,而且首次采用机器人搬运、涂胶、装配一次完成的工艺,难度可想而知。

如何保证机器人准确无误地装配风挡玻璃?张明拿着砖头大小的“试角盒”反复测试。搬运类机器人块头大,有些力度不好掌握,比如螺丝拧到多紧、零件与零件的间隙调到多少合适,这些全要花工夫。那段时间,张明没日没夜地待在车间里。

一周后,张明成功了。他运用激光反射光通过视觉成像原理检测车身的“点位”,并进行坐标转换,与原值做比较检测出位置差,再反映到机器人的移动位置。通过对机器人的精度校准、修正,最终将机器人运动精度控制在0.2毫米以内,实现了高品质、自动化安装,一个工位节省了3个人力。

“我很幸运,赶上了产业发展的大背景,给了我很多机会。”张明的机会,是随着我国工业自动化的成长,高稳定、高精度的机器人走进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目前工业制造领域不仅对机器人的需求量增大,而且对机器人的智能化、柔性化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

2018年,安川首钢就承接了一项激光切割系统,“这个系统对设备要求极高,为了保证切割效果,要求机器人设备在运转时不能有任何抖动,而且运行轨迹必须要稳定一致。”那半个月,张明几乎没回过家,偌大的厂房里,时常只有他一个人。当项目组装成功交付客户使用时,张明才露出久违的笑容。“你看,线路接口密密麻麻分布在周围,这些接口就是机器人的神经,任何细微差错都会导致机器人‘不听话’。我每天和它接触,关系也越来越好。”

“机器人光是动作灵活还不够。”张明介绍说,要想真正实现机器人生产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让机器人替代人工在车间里作业,视觉识别技术尤为重要。而安装了视觉传感器的机器人可以取代人眼识别,对传送带上的工件进行位置检测,自动解决非规则码放问题,实现机器人对工件的同步跟踪、检测、拾取、高速搬运。

如今,安川首钢这种机器人“视觉搬运系统”已经投入使用。张明盼望着,未来,机器人的功能再多一点,早日实现真正的“数字化车间”。

记者手记

张明说,他赶上了好时机。的确,机器人生产在若干年前还只是梦想。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机器人逐渐成为提升我国整体竞争力的重要领域。随着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张明期冀的“数字化车间”会越来越多。

责任编辑:岳崎(QN0012)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