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文明因对话而精彩 让亚洲在交流中共进

2019-05-11 03:02 中国新闻网

来源标题:文明因对话而精彩 让亚洲在交流中共进

“中方倡议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加强青少年、民间团体、地方、媒体等各界交流,打造智库交流合作网络,让亚洲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让地区发展合作更加活力四射。”四年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这番讲话,言犹在耳。再过几天,这个美好的愿景即将从倡议照进现实。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才构成了今日历史悠久、多姿多彩的亚洲。

亚洲文明源远流长,交流对话推动包容互鉴。亚洲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从黄河长江到恒河,再到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广袤的亚洲大陆用甘甜的河水浇灌出截然不同的文明形态,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有三个在这片大陆上孕育而生。

此后数千年,古老文明在发展中繁衍生息,在演进中开枝散叶,在对话中博采众长,形成众多各具文化特色的亚洲国家。通过丝绸之路,以四大发明为首的古代中华文明传入亚洲各国,经过阿拉伯国家远播欧洲,促进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而经济作物、阿拉伯数字、制糖制香技术同样进入中原腹地,古老的中华文明、南亚文明、西亚文明紧紧相连,互相借鉴,彼此成就,共同发展。

知古鉴今,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时期,亚洲文明仍然熠熠生辉,焕发出迷人的魅力,她既需要亚洲各国人民薪火相传,继承优良文化传统,也需要因时而变、与时俱进,在发展中不断创新。这有赖于亚洲各国循着先辈的足迹,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去开展文明对话,在彼此交流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协商对话有助于止息纷争。历史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文明对话顺畅的时期,往往是战乱冲突得到有效抑制的时期,也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盛唐之时,中国敞开大门鼓励各种文化交流借鉴,社会风气兼容并蓄,给周边各国与唐朝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融合环境,中外文明相互汲取借鉴良多;明朝朱棣继位后,对待外国使臣“皆宽有之,以怀远人”,特别是派遣郑和率船队下西洋,其船队所到之处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和平与安全,还重新打开了中外文明对话交流的渠道,与亚非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关系,开创了中外海上贸易繁荣的盛世。

放眼当下,和平与发展已是时代主题。个别国家、地区面临的战争冲突、恐怖主义威胁,背后皆是种族主义、单边主义和本国利益至上的影子,拒绝包容、拒绝对话、迷信暴力是其共同特征。中国愿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所有国家和民族的交往、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共创和平发展的环境。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以亚洲命运共同体为主要支柱。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讲话时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热烈响应。而将这一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付诸实践,需要用文明对话去凝聚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关切、共同利益。

文明对话在倾听而非辩论,不是政治谈判,不求胜败输赢,而是要“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零和博弈”的时代已经过去,人类社会越来越像一个“天涯若比邻的地球村”,但一些国家的惯性思维犹在,猜忌、敌对心态仍存,需要用对话去增进互信,弥合分歧;各国文明形态各异,文化信仰千姿百态,需要用对话去求同存异,寻找共鸣;各国国情千差万别,发展诉求大不相同,需要用对话去寻求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亚洲各国,地理相连,文化相近,彼此毗邻,理应成为中国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和主要支柱。我们有理由相信,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必将在亚洲文明对话的浸润之下结出硕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文明大厦铺好基石、立好支柱。

责任编辑:岳崎(QN0012)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