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凝聚中西医力量 络病理论助力深圳慢病防治水平提升

2019-05-14 23:06 消费日报网

来源标题:凝聚中西医力量,络病理论助力深圳慢病防治水平提升

5月12日下午,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暨深圳市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三次学术年会暨2019深圳市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心血管事件链防治论坛》在深圳举行,会议由深圳市中医药学会、深圳市中医院主办,深圳市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协办。


深圳市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召开,全国知名专家齐聚鹏城

中国工程院院士、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吴以岭,深圳市委卫生工委专职副书记丘孟军,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杨跃进,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吴伟康,深圳市中医药学会会长李顺民,深圳市中医院院长易铁钢,深圳市中医药学会络病专委会主任委员,深圳市中医院党委书记黄彬,江门市中医药学会络病专委会主任委员、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副院长余尚贞、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党委书记伍贵富等嘉宾出席会议,罗湖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黄伟明主持大会开幕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教授作题为《络病研究回顾与展望》的主题报告,系统回顾了络病学研究4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

络病研究是历史留给当代的重大课题,大会主题报告环节,吴以岭院士在题为《系统构建络病理论》的主题报告中回顾了络病理论体系构建及其应用研究情况。近40年来,吴以岭院士致力于中医络病学术及临床研究,将中医整体思维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坚持把学术理论的创新发展、临床重大疾病的辨证治疗以及创新药物的研发结合在一起,系统构建络病理论体系,形成“络病证治”“脉络学说”“气络学说”三大理论框架,属重大理论原创,并主编《络病学》《脉络论》《气络论》专著,指导临床重大疑难疾病防治。

络病学研究吸引了一大批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生物学专家学者,形成以中医为主体、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团队。发挥络病研究团队高层次人才专家优势,加强各级学会和国际学会建设,加强学科建设与络病学教学人才培养,深入开展络病学国际学术交流。大量临床、基础研究的开展证实了络病理论指导研发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通心络胶囊、整合调节治疗心律失常的参松养心胶囊、标本兼治慢性心衰的芪苈强心胶囊、治感冒抗流感的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的津力达颗粒等10个创新专利中药的临床疗效,这些通络药物的应用显著提高了临床重大疾病防治水平,开辟了慢病防治的新途径,受到国际医学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关注。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以“急性心梗无再流微血管发病机制及通络干预研究”为主题作学术报告

中国工程院吴以岭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广东省中医院王立新教授、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郑劲平教授、江门中心医院张高星教授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朴春丽教授等国内知名中西医专家围绕络病理论及其指导研发的创新通络药物指导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呼吸疾病等慢病防治临床应用展开深入探讨,来自深圳及全国各地近500名医务工作者参会交流。通心络干预颈动脉斑块最新研究结果的发布及通心络治疗急性心梗无再流等系列研究成果的取得,突显了络病理论指导临床的重要价值,展现出络病学传承创新中医药的不朽魅力。


深圳市卫健委专职副书记丘孟军发言

深圳市委卫生工委专职副书记丘孟军对络病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络病学是新时期中医药继承、创新与发展的典范,在中医络病理论的指导下取得了一系列卓著的研究成果,在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和疑难疾病,以及重大传染病的防治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创立的“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中医学术研究转化新模式,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做出了示范效应,推动了创新药物研发及产业化发展。当前中医科学发展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深圳市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及活动的开展为深圳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融入了更多活力,更有助于加强临床多学科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贾玉静(QC0005)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