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中国式福利之路: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2019-06-06 09:34 中国新闻网

来源标题:中国式福利之路: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新中国70年)中国式福利之路: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中新社北京6月5日电 (记者 马海燕)61岁的湖北乳腺癌患者唐秀荣在北京做了手术,异地及时结算让她无需前期垫付大笔开支,治疗中用到的靶向药赫赛汀也从以前的2万多元(人民币,下同)一支减到了7000多元一支,纳入医保后患者个人只用垫付一半左右。

2017年7月,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宣布将16种肿瘤靶向药物纳入国家医保名录,降幅最高的达到70%,其中就包括赫赛汀。唐秀荣说,要是早一年生病,估计要比现在多花很多钱,赫赛汀很有可能就用不起。

中国式医保正在受到世界关注。截至2018年6月,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内的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口超过13亿;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11.5亿人。

但“看病难”“看病贵”仍是中国民众的痛点。同时,优质养老院“一床难求”、天价“学区房”也触动着民众神经。网上据此流行一种观点: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已经世界第二了,应该向欧美的高福利看齐,国家最好从摇篮到坟墓全包了,民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就有保障了。

从海外留学回来的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杨澄宇则不这么认为。“欧洲是过度依赖政府,有高税收才有高福利;美国是过度依赖市场,3.3亿人中有约4000万人完全没有医保。前者导致低效,后者显失公平。”

杨澄宇认为,中国以不到美国六分之一的人均收入,达到了和美国几乎一样的人均寿命。中国正在政府与市场之间走出一条平衡之路,达到效率和公平的结合。

中国式医保正在让每个人都能看得起病,这被认为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部分国内民众并没有这样的感觉。“那是因为我们习惯了什么都与世界最好的标准对比,养老、医疗等高福利看北欧,优质教育看美国,却没看到支撑这些优势背后的问题。”杨澄宇说。

杨澄宇认为,欧洲的高福利政策现阶段并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人口几乎是整个欧洲人口的两倍,虽然GDP达到世界第二,但人均GDP只排到世界第68位,每个人平均下来不到1万美元。依据西方经验,纯走免费路线,一定会造成低效和浪费;而不计成本增加福利支出,造成政府财政入不敷出,最终损害的还是中国经济长远发展和民众的长远福祉。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国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福利之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逐步实现。从短缺到充裕、从贫困到富裕的历史性跨越,应该说低收入群体的民生改善体验来得更明显一些。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卢迈表示,中国东中西部差别很大,城乡差别也很大,中国到2020年将全面消除贫困,政府这些年在财政支出上多向贫困地区倾斜,落实贫困地区民众特别是儿童的教育、健康权利,增强这些地区民众的获得感,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一种。

“相较于全面免费,现在更重要的是提高质量、促进公平。”杨澄宇说。与改革开放之初吃饱穿暖的要求相比,今天的中国民众对健康、教育、养老等服务的要求更高,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看上病”到“便宜看好病”,从“居家养老”到“养老院养老”,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与此相对应的就是要求社会资源的更大投入、社会保障更完善。在现有政府资源不够的情况下,可以鼓励让民间资源做有益补充。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开出了一系列“民生礼包”: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把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

既要保障人民福利持续提高,同时也避免了落入福利国家陷阱,是中国人均GDP达到9900美元之后遇到的一个难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仍然是一条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魏超(QN0014)作者:马海燕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