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6月5日,重庆全市范围内防空警报试鸣放,你知道它的由来吗?

2020-06-05 11:02 北晚新视觉

来源标题:6月5日,重庆全市范围内防空警报试鸣放,你知道它的由来吗?

根据《重庆市人民防空条例》有关规定,为纪念抗日战争期间在“重庆大轰炸”中不幸遇难的同胞,激励全市人民爱国热情,增强国防战备意识,定于2020年6月5日上午10点30分至10点42分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防空警报试鸣放,望全市军民闻声勿惊。警报信号规定如下:

一、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为1个周期(时长3分钟)。

二、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1个周期(时长3分钟)。

三、解除警报:连续鸣3分钟。

四、灾情警报:鸣3秒,停3秒,反复30遍为1个周期(时长3分钟)。

知多一点

据《重庆防空志》记载: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3年8月23日,日军对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史称“重庆大轰炸”。

1941年6月5日18时许,日机24架分3批从湖北宜都、松滋等地对重庆市区实施5个多小时的持续轰炸,导致十八梯、石灰市、演武厅3处防空大隧道内先后涌入近1万人,最终酿成严重的踩踏窒息事件,2000余名同胞不幸罹难。“6·5”大隧道惨案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间接死于轰炸人数最多的一次惨案。自1999年3月1日《重庆市人民防空条例》施行以来,每年的6月5日,重庆都会鸣放防空警报,意在祭奠“6·5”惨案罹难同胞,警示市民勿忘国耻,同时普及防空知识。

延伸阅读: 今天重庆上空将响起防空警报,你知道它的由来吗?

全市防空警报系统经历了怎样的演变?

市人民防空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重庆的防空史是从

抗日战争时期开始

发展至今,共经历了三代

↓↓↓

第1代(抗战至解放前)

铁炮、汽笛、手摇警报器

《重庆市防空志》记载:1937年9月1日,重庆市防空司令部成立,开始组织全市的防空建设。

据了解,最初的防空警报器是铁炮,发射空包弹。这类警报器不久便被弃用,一是成本太高,二是资源浪费,三是传播范围不大。

替代品很快敲定为电动音响器和工厂汽笛。然而,由于频繁遭遇轰炸,电动警报器不时遭遇断电,因此配以大型手摇警报器。1939年5月后,停用手摇警报器,改用铜钟、传声筒和旗帜等。

随后,战时重庆最佳防空警报器———警报球(灯)出现了。据《重庆市防空志》记载:警报球(灯)始现于1940年,分为红色圆形和绿色椭圆形两种,直径均大于50厘米,由竹篾或藤条编制球体骨架,辅以丝麻等透光材料裱覆,球内安装灯具可供夜间使用,悬挂于人口稠密处或交通要道的制高点,便于市民观望。

第2代(解放后至上世纪90年代)

手动警报器、电动警报器

抗战结束并解放大西南后,重庆再未经历战争,但防空警报装备和体系仍在不断完善,手动警报器、电动警报器等成为主打装备,主要用于鸣放测试、防空演习和纪念场合。

手动警报器和电动警报器,都是利用风箱风筒式原理,通过拉动和涡轮式旋转发出鸣叫声。相对抗战时期的大型手摇设备,手动警报器改良了不少,便于携带,任何工作人员都可以操作。

电动警报器虽然报警效果更好,但震动厉害,事后逐渐被电声警报器取代。

第3代(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

电声警报器,实现远程统一控制

辅助建设机动警报器

多媒体警报器等

上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重庆开始人防警报网络建设,修建了第一批警报瞭望两用台,但数量少功率小音响差。

上世纪70-80年代,虽然开始阔步发展,依然受制于科技实力和技术能力本身。

1984年,重庆市颁发了《重庆市人民防空警报设施维护管理暂行规定》,这是重庆市第一个有关警报维护管理的规定,促进了警报建设和维护管理向规范化发展。

上世纪90年代末,重庆直辖以及《重庆市人民防空条例》出台后,重庆的防空警报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实现“鸟枪换炮”。

如今,重庆市构建了以光纤通信为主体、卫星通信为骨干、无线电台通信为支撑的信息传输系统,接入党政、公安、消防等多家单位信息或视频系统,将空情、灾情等报知网络延伸到全市所有区县。

构建了以传统警报器为主,拓展到电视、电台、楼宇广播等多载体的预警报知体系,全市城区警报音响覆盖率达93%,主城区达97%。

目前全市有1000多台警报器,警报网点的设置也越来越合理和科学。对新建小区超过10万平方米的,楼顶要预需留报警器位置,全市每年都会增加新的警报设备。

同时,移动车载警报系统、拖挂式升降式警报系统投用,可以灵活前往任一地区进行警报鸣放。

如今,重庆各区县防空警报网络通过差转台设置,真正实现了完全联网、集中控制,不必再像以前一样需要“对表”,就像古代的烽火台,一个接一个,让警报声“上天入地”无死角。

据了解,从1999年3月1日《重庆市人民防空条例》施行起,每年的6月5日,重庆市都会在这一天进行警报试鸣放,意在警醒重庆市民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以前,防空警报只有预先警报、空袭警报、解除警报3类,汶川地震发生后,防空警报中专门增加了灾情警报。

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发展的今天,山城市民对“人防警报器”的记忆一直在延续。新时代的人防警报,既为战争预警,又为灾害拉响。

责任编辑:李若晨(QN0046)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