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限塑令”倒逼塑料企业转型升级

2020-10-20 09:59 中工网

来源标题:“限塑令”倒逼塑料企业转型升级

阅读提示

随着我国禁塑工作全面实施,每年国内生物降解聚酯 PBAT 需求量有望突破 1000万~1500 万吨。有关专家认为,循环经济是塑料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限塑令’的实施为塑料用品生产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重庆市晟世新材料有限公司法人刘星言表示。近日,该公司与重庆长寿经开区签约,投资化工新材料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该项目拥有产能为 24 万吨/年 PBAT 生产装置,不仅产量将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第一并拥有明显的规模优势,填补了生物降解材料在西南地区的空白。

数据显示,随着我国禁塑工作全面实施,每年国内生物降解聚酯 PBAT 需求量有望突破 1000万~1500 万吨。

近年来,随处可见的塑料产品令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今年6月国家推出“限塑令”:年底将全面禁止生产、销售部分塑料制品,推广绿色塑料制品、探索新业态,并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处置,专项处理塑料垃圾。

据了解,率先禁止使用的包括不可降解塑料袋、酒店内的一次性塑料用品、一次性塑料餐具、吸管和快递包装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等。这些渗透了大众生活方方面面的日用品一旦被禁,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塑料制品生产企业将面临怎样的挑战,令人关注。

可降解材料“火”了

来自《科学》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未来全球的塑料排放量可能达到 5300 万吨,这是联合国标准(800 万吨)的 6.6 倍。

一份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每年仅一次性塑料制品就达1.2亿吨,其中只有10%被回收利用,另外约12%被焚烧,超过70%被丢弃到土壤、空气和海洋中。中国土壤中仅每年残留的农膜就高达35万吨,残膜率42%。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治理已经上升至国家发展的顶层,作为环境污染重要源头的废塑料行业,已经到了不转型不行的地步。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塑料污染的治理变得难上加难。根据中国疫情期间的数据,今年2月我国每天生产的一次性口罩就达到了 1.16 亿个,这是疫情前医疗口罩产量的 12 倍。医疗塑料垃圾的产出也随之上升——在今年的疫情峰值期间,武汉的医疗系统每天都能产出240 多吨的一次性塑料医疗垃圾。

根据商业分析网站 BusinessWire 的报告,疫情期间全球塑料包装市场规模估值从 2019 年的 9092 亿美元增长到 2021 年的 10126 亿美元。

为了尽快处理数量过多的塑料医疗垃圾,疫情期间出现了一些废塑料处理的不当方式,如移动式焚烧、直接填埋或就地焚烧等。然而,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 2020 年的报告,即便只有 1% 的口罩经过不当处理,都可能产生质量高达 30 ~ 40 吨的塑料垃圾。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年底全面禁用塑料吸管的规定,是我国对塑料污染打出的又一计重拳。其中,对于外卖领域的“减塑”,也有明确指标要求:到2025年,地级以上城市餐饮外卖领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强度下降30%。

“在国家政策之下,不可降解和绿色环保已经是塑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了。”重庆市塑料行业协会秘书长刘汉龙认为。

据华安证券统计,截至2020年7月,已有36家公司在建或拟建可降解塑料项目,新增产能合计440.5万吨。

转型面临挑战

可降解塑料材料在原材料企业受到追捧,但是在中下游企业却面临困难。

“聚乳酸太贵了,成本是我们现在生产的3倍。”大连市鲅鱼圈区专门生产环保塑料垃圾袋的张佳坦言,对于她们这样的小型民营企业来说,可降解材料的成本是最难解决的事情。

张佳所经营的塑料生产厂开办于2018年,目前像她这样的民营塑料企业正在不断增长。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与塑料制品相关的在业、存续企业一共有283万家。其中2019年注册量最多,达56.6万家,同比增长25.5%。

企业数量虽多,但存在着集中度不高的问题,尤其在塑料产业日常用品方面分散着大量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它们在可降解转型的路上面临多重困境。目前塑料制品细分化严重,市场竞争激烈。张佳告诉记者,他们塑料厂的利润率基本都在10%以下,在淡季甚至会低到5%。“我的机器是30万元的,我现在光是赚回机器成本就得很长时间。”张佳说。

除了市场本身竞争激烈,加工企业转型面临成本困境外,市场的接受度也将成为新的考验。“可降解原材料成本增加,塑料袋的价格也会涨到2~3倍,我们如果卖这个,也不一定有人买啊。”张佳说。

为此,生产企业也纷纷探寻各自产品的差异化之路,譬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车用改性材料的开发;用于3D打印的轻质高强材料的开发;用于包装的高阻燃可回收的膜级材料的开发等。

新技术应用受重视

“塑料制品行业走过了‘有没有’‘好不好’的阶段,现在正在向‘强不强’的阶段发展。”中国塑料产业大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执行秘书长郭永新如是说。

郭永新表示,可降解材料的推广一定给原料体系、价格体系、产品体系带来影响。目前,中国塑料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依旧是依靠自主创新、智能制造、国际化布局、品牌运营四个方向。

长期以来,低残值废塑料的再生环保处理一直是全行业的痛点和缺失点,随着废塑料热解油化技术的持续研发和技术突破,找到了一条新的处理途径。今年,包括中石化、SABIC等国内外石化巨头对该项技术的关注度空前提高,国内外一些环保科技企业也取得了实质性的技术突破,废塑料热解油化的大型清洁生产装备即将实现工业化生产,正迎来爆发期。

“循环经济是我们塑料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不仅仅是塑料产业本身,法律对塑料生产相关标准与运行机制、政府对塑料回收利用的相关措施、企业的创新能力、社会对可降解塑料的接受度,都将成为塑料产业新的挑战。”刘汉光说。(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国 实习生 武江民)

责任编辑:魏超(QN0014)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