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各界群众喜迎盛会:当好东道主 热情迎嘉宾

2017-05-13 07:48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当好东道主 热情迎嘉宾

“我家大门常打开 开放怀抱等你,拥抱过就有了默契 你会爱上这里……”这首2008年奥运会期间火遍大街小巷的《北京欢迎你》旋律犹在耳畔,如今北京又将迎来举世瞩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大红灯笼高高挂,净水泼街迎贵宾。五月的北京,已准备停当,满怀真诚和热情,期待着这场美丽的相遇。

这座城和城里的人,也将成为“名片”,印在世界各地与会嘉宾的脑海里,形成他们对东道主的印象。

美化环境 打造亮丽街巷

砖红色的花盆,嫩绿色的小苗,配上长长垂下的绿萝,家住奥运村街道南沙滩社区的聂大妈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因为她知道,自家阳台这1.5平方米的美景,也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外宾走在路上,一抬眼就能看见这片绿色。”

社区的居民们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当成重大节日,早就开始喜气洋洋地忙碌着,准备着。他们把自家阳台上堆积多年的杂物全部清理掉,种上了花和绿植。聂大妈说,这是大家送给远方来客的一份小礼物——绿色好心情。

“自家来个客人,咱不也得收拾收拾、打扮打扮吗?”聂大妈说:“一个小家是这样,何况我们首都北京这个大家庭呢,更要周到待客!”

练习外语 传递温暖热情

客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如何热心服务,让他们感受到如家般的温暖?

“这么重要的会,咱是东道主,遇到外国朋友,别的不说,先来一句流利的‘Welcome to Beijing!’”朝阳区团结湖街道60岁的志愿者张桂琴说。

“Turn left at the second crossing(第二个路口左拐)”,早上六点半,张桂琴就对着镜子,笑容满面地练习英语发音,好像眼前真有一个外国朋友。十年前,为了迎接奥运,张桂琴开始学英语。一开始只会说几个单词。一次她在家门口碰见一位外国朋友,小伙子连说带比划。张桂琴见他比划“吃”的动作,然后听明白一个单词“duck(鸭子)”。恍然大悟:“你要吃烤鸭吧?走,我带你去!”这次经历给了张桂琴极大的激励。自此,她坚持学外语,特别是刻苦练习口语,还加入了团结湖社区外语交流学会。

十年过去,“检验我的时刻到了!”张桂琴跃跃欲试。这次高峰论坛期间,她被安排在展览馆南路长虹桥路段,挨着三里屯,那里平时经过的外国友人就多。

长城、故宫、鸟巢要怎么用英语介绍,张桂琴逐一温习。“很可能外国朋友只问个路,没时间听我多说,但万一呢?”她的小本子上还记着很多关于“一带一路”的专业名词。

和张桂琴一样,家住朝阳区科学园南里七区的谢凤玉谢大妈也在为了这件大事“忙并快乐着”。

谢大妈所住的小区离“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场地之一的国家会议中心不到1公里,“这可不就是我们家门口的事儿吗?”

志愿服务 展示文明风采

提前一个多月,谢大妈就加入了科学园小区党支部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志愿者活动。不仅身体力行,她还邀请老街坊们加入。隔壁李大妈每天在小区遛狗,谢大妈便张罗起来,“愿不愿意跟我一块做志愿者工作啊?”小区的王大爷也有志愿者经验,“这次活动很重要,缺人手,你也来吧,我把你名字报上。”

就这样,谢大妈等组成的“巡逻队”分片分段分时间,每天穿梭于社区楼院各角落,早上、下午分别巡逻三个小时,对乱扔垃圾、堆放杂物、乱摆车辆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同时监督那些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还能发挥余热做贡献,这种机会太难得了。”谢大妈手臂上的志愿者红袖标有些旧了,“我这个还是2008年那会儿戴的,新袖标我送给刚加入(志愿服务)的老李了。”

年轻人也行动了起来

提起这次高峰论坛,24岁的青年志愿者何绍森神采奕奕。其实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参与大型活动的志愿者工作了,APEC会议、九三阅兵、中国网球公开赛、北京田径世锦赛都留下过他志愿服务的身影。

“能参与这么重要的活动的志愿服务工作,我和同学们都觉得特别荣幸!”

何绍森所带领的中国地质大学志愿服务队在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承担了部分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作为队长,何绍森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在论坛现场参加志愿服务的同学们通电话。“服务岗一定要始终有人,要拿出咱们最饱满的精神状态!”“需要的东西提前多清点几遍,千万别落下什么。”从每天的服务计划到志愿者工作的准备情况,何绍森事无巨细,都要一一确认才能放心。

为了准备这次论坛的志愿者服务,学校从今年2月就开始了筹备工作,报名、甄选、培训、实地演练,他全程参与,两个多月来忙得“脚不沾地”。

服务本次论坛的志愿者来自北京28所高校,他们将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展示中国当代青年的风采,以饱满的热情和优雅的举止,为远道而来的客人提供热忱的志愿服务。

除了做好服务,要当好东道主,还意味着理解与奉献。

日前,首都文明办发出倡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市民外出尽量选择绿色出行。为响应倡议书,全市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在5月14日、5月15日两天,除机要车辆和应急车辆外,全面停驶公务用车。同时首次提出以上单位的工作人员停驶私家车。

摩拜、小黄车、小蓝车……这几天,在朝阳区亚运村街道办事处工作的金秀丽用手机一股脑下载了好多个共享单车软件。

金秀丽家住积水潭桥西南角,家离单位10公里左右,以往每天早上开车送孩子去五路通小学,她再开车到单位。

“作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又是一名党员,为了支持国家大型活动,文明迎接高峰论坛,应该自觉起到带头作用。”

绿色出行 方便让给客人

在公务人员带头示范之下,市民们也纷纷响应。

在私企上班的吴忧就趁会前的时间攒下了“绿色出行攻略”。下午5点,刚下班的吴忧要到距离公司两公里外的地铁站乘车。扫码、开锁、骗腿儿上车,这个90后北京姑娘熟练地骑上一辆共享单车。赶上上坡,“竹竿”身材的她蹬得尤其费劲儿,“还是没经验呐,你瞅我挑的这辆车,沉到家了。”之前一直开车上下班的吴忧从周一开始,就一直坚持绿色出行。“交通管制,干脆地铁加单车,时间有保障。”

吴忧家住顺义,单位在望京附近,以往开车上下班,单程基本40分钟就到了,可换了地铁之后,时间几乎增加了一倍,得早起不少时间,但她一句抱怨都没有。“家门口儿举办这么大的活动,得全力支持啊!把方便让给客人,咱北京人就是这么有里儿有面儿。”说着,吴忧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  作者:张然 王天淇 任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