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时光]海归苗元华投身大众创业 申请到了30万政府资助

2017-10-21 14:29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小微企业往往能最先感知经济发展冷暖,也最易受经济运行和市场变化的影响。北京城市发展战略新定位对小微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北京要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发展势头良好的小微企业,也将是北京经济再上一个台阶的助力之一。

小微服务业享受优惠政策情况

2017年2季度,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占比为74.8%,覆盖面比上年同期提高7.3%;卫生、居民服务业、社会工作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占比均超过90.0%

小微服务业扭亏为盈

2017年上半年,北京小微服务业样本企业总体实现营业利润684.4万元,上年同期为亏损2508万元,实现了扭亏为盈

营业利润增长贡献率前三

1、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    153.0%

2、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    138.0%

3、商务服务业    117.0%

(有效样本共2211家小微服务业)

账本评说

小微企业需要政府助力精准帮扶

刘迪(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统计监测处工作人员)

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经营中普遍存在信息获取渠道少、市场竞争能力弱、公司治理能力差等问题,进而导致人员稳定性差、人才流失率高等状况。在促进小微企业稳定增长方面,政府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积极助推小微企业与大企业、政府部门之间的业务合作,着力培育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同时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用工成本。对高校毕业生、本市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就业困难人员中有意向进入小微企业工作但不具备岗位所需技能的,政府部门可采取购买培训或补贴培训机构等方式按企业岗位需求提供就业培训,精准开展就业帮扶,在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破解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

账本故事

创业之前先打工了解企业文化

最近一个多月,苗元华几乎没有晚上9点前回过家,“不是在帮客户解决问题,就是在去帮客户解决问题的路上。”苗元华调侃自己。这样的忙碌虽然让他身体疲惫,但精神却很振奋:业务多,也彰显着他的成功,预示着他未来更好的发展,而这也应该是他2014年8月辞职创业时所期待的。

2010年,苗元华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拿到博士学位,他的研究方向是物理化学,主要研究微纳米颗粒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归国后,他成为北京一家国有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那一年的冬天,PM2.5等有害颗粒物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也日益影响着北京人的生活。

雾霾,其实就是大气中含有大量的固态颗粒物,而这些物质,大部分对人是有毒有害的。这些颗粒物,也正是苗元华读博士时的研究对象。形势的需要,让他也很快就把科研焦点转到了消除室内PM2.5污染这类实际应用的问题上,“我个人兴趣就是想把研究成果转化成产品,产品能被用户使用,才能证明研究和技术的有用性,也会让参与者更有成就感。”

但这种思路,与科研单位进行基础性科学性研究的主方向有偏差,再加上收入水平和在北京生活成本之间的差距,让苗元华第一次动心要辞职创业。但是要放弃已有的稳定工作、事业单位编制,他还是有些忐忑。他给在科学网上经常互动的遥感地理学家李小文院士(编者按:李小文院士是Li-Strahler几何光学创始人,曾因做报告时穿一双布鞋的照片红透网络,被称为“布鞋院士”、“扫地僧”,2015年1月去世)写了一封长信,告诉了李老师自己对未来的规划和心存的忧虑。“科研系统内有编制的人,这些年敢出来创业的人特别少。”李小文院士对创业持支持态度,但同时很中肯地建议,“如果是我,会先拿出一年的时间,到企业工作一下,先熟悉企业运行的基本机制和文化环境。”

“他的观点非常明智。所以离职后,我首先在一家公司工作了一年,了解到了企业运行包含的几块基本内容,也知道了在商业领域应该如何说话办事,这对我帮助特别大。”如今回头看,苗元华非常感谢李小文院士的建议,也特别庆幸自己听从了劝告,“如果当初贸然就出来创业,很多东西都是想当然,失败的风险会比现在大很多。”

免房租、基金资助……政府给了各种扶助

2013年,36岁的苗元华进入一家民营企业担任研发部副主任。很快,苗元华主持开发的旨在消除PM2.5污染物的设备样机成型,并申请了3项国家专利。一年后,他选择了辞职创业。2014年8月8日,他创立的中新宜居(北京)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基于团队所拥有的专有技术,主攻设备设计和个性化方案定制两大方面的业务。“公司的名字比较拧巴,因为我还是有科学的梦想。”苗元华的圆脸上露出了不好意思的微笑,虽然已经当了4年多的企业人,但他给人的第一印象还是淳朴而严谨,身上那种“大学理工男”的标签还没有消退干净。

苗元华的公司办公室在望京留学生创业园,只有三十多平方米,摆满了各种型号的空气净化器产品和配件。“选择在这里办公,也是因为政府给了我们小微企业很多优惠。”苗元华也一直把自己得到的各种扶助记在心里:对新成立的公司,创业园免除公司第一年60平方米的房租,第二年可以免除36平方米的房租,第三年免除18平方米的房租;公司成立后的一年内,申请到了北京市政府下属的海外留学服务中心提供的海归初创企业资助10万元、朝阳区政府海外留学服务中心提供的“凤凰计划”初创企业资助10万元和中关村管委会主管的“海创基金”10万元。

苗元华毫不讳言当初的捉襟见肘,他也一直认为,没有政府对初创企业的资助,他的公司不可能这么快有效益,甚至可能根本就没有办法启动,“刚成立公司那会儿,我只有50万元现金,幸亏办公室的房租免费,政府又给了这30万元资助。”

苗元华也“赶上了点”,就在他开办公司半年多之后,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以“保留体制内身份和待遇三年”为优惠条件,鼓励国有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东风也给苗元华带来了更多的支持和扶助,而大众对雾霾的关注,也给他的产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公司的销售成绩不断增长,今年8月底前的合同销售额就能达到600万元,“其中60%都是为客户定制新风系统,30%的销售来自于空气净化器,另外一成是净水设备。”苗元华介绍,虽然数字并不惊人,但对他来说,这绝对是“一个惊喜”,毕竟公司成立的时间还短。

苗元华有一个原则,就是“宁可发展慢、也要少犯错”。他坚决规避目前大多数互联网企业先烧钱培养用户习惯、培育客户的方式,而是选择传统销售方式,稳扎稳打地推进,“可能会发展慢一点,但能够帮我们避免很多风险。太快了,产品质量无法保证,还有可能拖垮公司。”他对公司的未来也很有规划:产品的生产基地已经在固安环保产业港建成,研发实验室也已经在装修,“要有不断申请专利的能力,而且要能很快将它们应用到产品当中去。学术更理想化、更高深,但现实产品必须贴地气,要把帮客户解决问题当作第一要求。”

回顾自身的创业经历,已经熬过“资本的寒冬”的苗元华也总结了一点经验,“要提高创业成功率,一定要提前想好商业模式,其实就是找到盈利点。靠砸钱来做大客户群的项目,我认为,通常都不会走太远。”

责任编辑:巢晶(QN0034)  作者:周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