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时光]百姓晒幸福:公正判决还老人安身之处

2017-10-21 15:06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公正判决还老人安身之处

司法公正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没有这道防线,社会秩序无从保障,百姓生活的幸福感也会大打折扣。今年以来,全市法院积极推进速裁和多元化解机制建设;改革创新促进提高办案效率;解决执行难题;完善各个审判领域和工作环节的规范要求,统一法律适用;培养专家型法官,加强专业化审判,唯一的目标就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故事一

古稀老人宗大爷

及时保全多次开庭

房屋产权顺利过户

“多亏了法官的公正判决,我们才有了安身之处!”宗大爷由衷地感叹。再过些日子,他和老伴儿就能入住装修好的新家了,这里出行方便,生活便利,下楼走两步就是公园。可一年前,他们还在担心自己的晚年会不会居无定所。

宗大爷和老伴儿都已年过古稀,打算把住了多年的老房出售,换套有电梯的房子,安享晚年。去年初,宗大爷看中了一套房子,和房主签了买卖合同,并交纳了10万元定金,并约定3个月之内过户。

“签完合同没多久,北京的房价就开始涨了,房主拖着不继续履行合同。”宗大爷说,为了换房,他们已经将自己的老房子卖了,还要限期将户口迁出。房主要是反悔,他们老两口就只能租房度日,揣着户口本没地儿落户。

两位老人急得夜不能寐:“最后被逼得走投无路了,只能找法院起诉了。”

承办此案的是西城法院民一庭李俊法官。由于买卖双方还没有进行网签,如果房主一房二卖,就会造成无可挽回的局面。老人的律师提出保全申请,李俊法官在两天之内就依法对涉案房屋进行了保全,避免老人的损失继续扩大。宗大爷说:“迅速冻结了房子太关键了,要是房主转卖他人,我们赢了官司也没房住了啊。”

案件审理中,房主的同事突然找到承办法官,表示自己一直租住在涉案房屋里,要行使优先购买权。宗大爷觉得这是房主不愿卖房找的借口。可对方提供了租房合同、汇款凭证,法官到底会信谁?

确认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就意味着要推翻房屋买卖合同,李俊法官多次开庭对证据进行质证,着重对房屋是否存在租赁关系进行了严格审查。经过论证,法官认为房主同事提交的证据存疑,无法确认他真的是承租人。

最终,法院判决房主继续履行合同,并支付违约金。“法官的判决书写得特别好,对焦点问题一一进行了论证说理,让人心服口服。”宗大爷说,听到判决时,他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通过法院执行,房子的产权顺利过户到了老人名下。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官没有过任何推诿、耽搁,认真负责,公正审理,说理清楚,我觉得应该弘扬这种正气。”宗大爷专门给法官送去了锦旗表示感谢,上面写有“执法为民,一身正气;维护正义,两袖清风。”

“司法公正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太重要了。”宗大爷说:“老百姓遇到麻烦,只能依靠司法公正来为我们撑腰啊!”

故事二

农民工刘双强

微信视频直播开庭

让讨薪农民工少跑路

河北人刘双强在北京做建筑工作有些年头了,成了小工头,接到活就招呼老乡们一起来挣点钱。以前,他也偶尔遇到过拖欠几天工钱的事,但都没有这次的欠薪事件让他撮火。

2015年,刘双强召集了几十个工友到西城区西直门小后仓胡同进行旧楼改造施工,当时和建设方谈好,工程完工后就结账。当年底,改造施工完毕,可建设方却说等审计完了再给钱,数十万元工程款一分未付。

“我的钱被欠着,几十个工人也找我要钱呢,那真是着急上火啊。”刘双强说。2016年的春节,农民工们没拿到工钱就回了家。之后几个月的时间,刘双强隔三岔五就找建设方的项目负责人要钱。为了缓解矛盾,刘双强甚至自己掏腰包,给一些工人结了钱,最后剩下20多个老乡跟他一起讨薪。

农民工们一次次的退让换来的却是一次次的赖账。眼看着讨薪无望,刘双强说,还是打官司吧。他带着老乡们申请法律援助,向西城法院起诉工程承包商。

今年6月,刘双强生平第一次走进法院,本以为会拖个一年半载。他不知道的是,为了尽快解决纠纷,西城法院民七庭副庭长田志鹏带着庭里多位法官组成4个审判组,共同审理这24起串案,理清案件法律责任,又追加建设方作为被告,并向被告方释明法律规定和诉讼风险,让承包商和建设方有了调解的打算。

欠薪事件已经拖了一年半,这些农民工们早已分散各处。“再来趟北京,路费住宿还得往里搭钱。”刘双强说,他当时最愁的就是诉讼成本问题。

刘双强至今还记得法官说过的一句话:不会让他们多跑路。为了方便这些农民工,又能核实身份、明确诉讼请求,法官们创新审判方式,在8月1日开庭当天,通过微信视频直播的方式向不能到庭的农民工逐一核实身份,并用执法记录仪全程记录,固定证据。

经过庭审核查,承包商、建设方和农民工们当庭达成调解协议,承诺分文不少支付24名农民工的工资共计19万余元。

“靠我们自己肯定是拿不回来的。有了调解书,心里踏实多了, 终于有盼头了!”刘双强说。

马上就访

收结案再创历史新高 审判质效平稳向好

记者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了解到,今年1月至9月,全市法院收案623877件,同比上升21%,结案503371件,同比上升30.8%,收结案再创历史新高,审判运行态势总体良好,审判质效的主要指标平稳向好。

北京高院表示,针对大幅上升的案件压力,全市法院一方面加强审判管理,科学调配审判资源,推进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繁简分流,大力推进速裁和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努力防止出现案件大量积压。

另一方面,全市法院积极以改革创新促进提高办案效率,积极构建窗口预约送达、电子送达、法院专递、外出送达、公告送达、公证参与送达、委托送达“七位一体”的送达工作机制,促进送达工作的集约化管理、多元化服务和智能化运用。全面推进语音转文字应用技术集成工作,用信息化手段辅助完成庭审记录。全面开展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工作,推进审判核心业务网上办理。全力推进基本解决执行难,切实加大财产查控力度、财产处置力度和强制手段的适用力度,努力构建综合治理执行难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失信被执行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局面。

为进一步促进公正司法,北京法院紧抓规范化建设和专业化建设。明确各类案件法律适用标准,规范审判执行各个工作环节的工作流程,为司法活动提供明确具体的准则,让各个审判领域、各个工作环节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开展了第三届审判业务专家评比、第四届司法业务技能比赛等活动,举办了一系列审判业务研讨活动,大力营造钻研审判业务的良好氛围,努力培养更多的专家型法官,激励法官归纳裁判规则、提高裁判文书说理性,创作出伟大判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责任编辑:李若晨(QN0046)  作者: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