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年,总书记和党中央特别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新时代的国情相结合,解决新时代发展的问题。”作为通州区区委书记,通州近几年的发展令杨斌代表颇为感触。
“5年前,首都发展走到了一个瓶颈期,出现了人口资源的矛盾,怎么突破瓶颈协调有序发展?”杨斌说,总书记先后两次视察北京,为北京把脉、诊断、开药,开出的药方就是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解决好北京发展问题需要跳出北京看,纳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区的战略空间加以考量,要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辐射带动环渤海地区和北方腹地发展。
“总书记说过,城市规划建设做得好不好,最终要用人民群众满意度来衡量,所以,在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时,我们也要把人民的获得感放到重要的地位。”杨斌谈到,城市副中心要建设成为没有“大城市病”的示范区,必须先从规划入手。北京新总规提出城市副中心规划范围为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总面积约155平方公里。外围控制区即通州全区约906平方公里,进而辐射带动廊坊北三县地区协同发展。目前,城市副中心的总规已经报批,预计年底前通州城市设计控制性详规可基本确定。
“针对‘大城市病’的几个特征,我们也从交通、人口调控、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精心规划。比如,交通规划以绿色出行为主,常住人口到2020年的上线为100万。”杨斌也提到,为抑制房价过快增长,通州实行了比城六区更严格的限购政策,还要加大土地供应,最终实现比城六区更高的“职住比”。环境治理上都是最严格的措施,“这些都将确保未来的城市副中心将是个没有‘大城市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