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记者讲述北京发展的故事

2017-10-23 14:38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原标题:外国记者讲述北京发展的故事

“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空气治理成热点话题  

有这样一群老外,他们代表各国最具影响力的媒体来到北京,用声音、镜头和文字记录北京这座城市的变化和发展;作为这种变化和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他们也在工作和生活中将自己与这座城市身心交融。他们就是境外媒体驻京机构负责人。在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由北京电台外语广播倾力打造的《我看北京这五年——老社长的故事》系列访谈节目正在播出。节目以高端访谈形式,以境外媒体驻京机构负责人讲述在北京工作、生活的亲身感受,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科技创新、民生改善、人文进步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正如德国记者马里奥所说:“这里的人充满智慧,加上中国人的勤奋,使得这座城市、这个国家充满了潜力和希望。我看不到任何不成功的理由!”

■土耳其记者雷文庭:

“一带一路”倡议为土耳其带来契机

“我在北京已经待了快15年了!”雷文庭是来自土耳其国家电视台驻中国办公室的负责人,完成过上千篇关于北京的报道和评论,坦言自己是“老北京人”。他充分肯定十八大以来北京在经济社会领域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称赞中关村作为全国科技创新示范区的蓬勃发展,共享经济为北京市民带来的便捷生活。针对国际社会讨论最多的“北京空气污染”问题,他说,“北京市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成绩斐然,最近几年我已经感受到北京空气质量在逐步改善。北京有太多吸引世界优秀人才的因素,相信北京会越来越宜居。”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为曾经作为古丝绸之路交通枢纽的土耳其带来了崭新的契机,中欧班列使两国能更方便、快捷地进行贸易。

■德国记者埃林:

京津冀一体化将推动北京发展

来自德国《世界报》和奥地利《标准报》的首席记者埃林在北京工作将近40年,报道涉及政治、经济、外交、文化、体育等方方面面。几十年间,埃林见证了北京的发展,他说:“北京发展很快,尤其是基础设施方面。初来北京的时候没有环路,现在都快到七环了。京津冀一体化建设、设立雄安新区等重大举措将进一步推动北京的发展。”埃林也喜欢体味北京的传统,尤其喜欢天坛“把完美建筑和中国文化融合在一起”。关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埃林说:“2013年它还只是一个概念,现在它实现了,并且发展很快。德国一直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在防治空气污染和水污染方面,中德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意大利记者安东尼奥:

“北京重获蓝天只是时间问题”

说起赴任之前对北京的印象,意大利安莎通讯社北京分社社长安东尼奥·法提古索坦言一度很担心雾霾。然而,在北京经历了两个冬天之后,他的看法有了很大改变。“首先,我觉得北京的空气质量在逐年改善,很多数据都说明了这一点。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大量严厉措施来净化城市空气。其次,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很多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曾出现类似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包括空气质量。北京已经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了,重获蓝天只是时间问题!”

■意大利记者帕雅拉: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速度惊人”

三年前,接到赴北京出任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首席记者的工作通知时,帕雅拉很兴奋:“虽然有着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但去北京工作对我来说是种挑战,而我喜欢挑战。”于是,帕雅拉开始探寻北京方方面面的变化,并把所发现的北京故事呈献给意大利电视观众。帕雅拉专门拍摄了一部电视专题片《在北京不带钱包的一天》,他认为,在北京生活的便利离不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而大数据在电商发展中又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帕雅拉说:“通过拍摄有关大数据的专题片,我发现中国电商平台迅速发展的背后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巨大投入,中国电子商务发展速度惊人!”

■德国记者马里奥: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伟大的工程

德国电视一台驻京记者站负责人马里奥十分关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议题,“我希望通过我的报道能够为德国观众展示一个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巨大蓝图。像北京这样一个超大型城市,有些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立足于一座城市,要统筹考虑周边地区及其环境,这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两年前马里奥带着他的团队重走了中国境内古丝绸之路上的部分城市。他把沿途所见所闻所感拍成纪录片,在德国电视台播出后引起了不小的震撼。“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项目可以与‘一带一路’相媲美!它将看似遥远的不同国家的人联通起来,基础设施建设也在改变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未来。”

责任编辑:张驰(QN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