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传家宝”亮相党建四Hé院 每件物品都有故事

2017-10-25 04:19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居民“传家宝”亮相党建四Hé院

雕刻着“永久和平”的墨盒、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革命军人证明书、一枚枚战斗勋章、一把铁皮暖壶、一个搪瓷脸盆……昨天(10月24日),东城区朝阳门街道史家胡同博物馆变成了一座小小的“历史博物馆”,展出的都是居民家中最有意义最珍贵的“传家之宝”,每件物品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有红色历史的熏陶、有家风家训的传承。分属各家的“传家宝”,更是所有党员群众共同的记忆和精神财富。

“合” “和”

基本释义为融合、合作、和谐。

引申为“四个合格”标准、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等元素。

“四Hé”解读为:党心合(和)、民心合(和)、资源合(和)、社会合(和)。

核心要义为:党心合(和),合则生力;民心合(和),合则正气;资源合(和),合则创新;社会合(和),合则发展。

“传家宝”蕴涵感人故事

记者看到,现场展示的8件展品,每一件展品都记录了一段感人的故事。其中,礼士社区党委选送的展品是一张革命军人证书,展品的主人吴凤山将其命名为“我是木匠更是兵”,他的女儿在现场讲述了这件展品背后的故事。

92岁高龄的吴凤山老人自幼家庭贫苦,12岁时,日军的铁蹄踏上了江汉大地,他眼睁睁地看着日军烧掉一个个村庄。日军走后,吴凤山拜师学了木匠,“因为被烧被毁的房子太多了,宁可不打柴,不吃热饭,也要先把房子建上。”直到吴凤山26岁时,他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他说只有共产党、解放军才真正同劳动人民亲,他愿意用自己的手艺回报新中国。”之后,吴凤山先后前往海南修筑工程,在荆江修筑水库,在北京良乡修筑国防工程。

“多年来,他一直将证明自己是革命军人的证明书珍藏起来,不断给家人和孩子们讲自己的从军故事和新旧社会的对比。他说,报效国家,世世代代,我是木匠更是兵,一生报国站到底。”

“热点式党课” 四Hé院里开讲

朝阳门街道工委书记陈大鹏告诉记者,朝阳门街道传家宝身边故事展是朝阳门街道“党建四Hé院”品牌“民心合”系列活动的一部分,通过征集百姓心目中的“传家宝”,重点发掘展品背后有血有肉的动人故事,让身边人讲身边事,感受红色文化,弘扬家风家训,传承先辈精神。

今年7月1日,在迎接建党96周年之际,“党建四Hé院”正式落户史家博物馆。陈大鹏说,打造街道层面的党建品牌,旨在搭建党建工作与党员、干部、群众、社会之间的沟通桥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党建工作成果,有助于群众形象地理解党建工作,打破党建工作的疏离感和陌生感,并依托党建品牌形成工作线索,将全年工作进行串联和分类,协助参与者形成党建工作的整体思路,帮助各基层党组织明确工作主线和任务,大幅度提升街道工委和各基层党组织的平均工作水平。

他表示,党建四Hé院,其中的“合”用拼音展现,表现了更为宽泛的内涵。“院”的称法,也延续了朝阳门地区的人文历史,实现古今勾连,沿革了朝阳门街道群众对老北京院落的独特感情,体现亲民元素。同时,老北京院落的建筑风格,能够很好地体现“合”与“和”的精神内涵,暗合了大党建、大家庭的诠释需求,从合力、和谐的层面展示凝聚精神。

陈大鹏说,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任务,要推动十九大精神在朝阳门街道落地生根。“党建四Hé院将成为十九大精神实践的重要平台,马上我们就将开展‘热点式党课’,邀请高校的教授,为广大党员群众进行十九大精神的解读,把十九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同时,我们的党建创新工作论坛的主题,也将围绕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来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责任编辑:贾玉静(QC0005)  作者: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