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培代表向首经贸师生宣讲十九大精神

2017-10-27 03:47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基层代表宣讲 聚焦“人民的期盼”

为什么报告提了“人民”203次

“提了什么词儿”、“修了什么文儿”、“选了什么人儿”——10月26日下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召开首场学习十九大精神专题报告会,刚从十九大驻地赶回学校的十九大代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冯培用三个短语,第一时间向师生宣讲了十九大会议精神。

冯培在宣讲中特别提到,“人民”一词在十九大报告中一共出现了203次,可以说,十九大报告是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统领的,这既表明了我们党发展的目的,也表明了发展依靠的主体。“无论走得多远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冯培说,从十六大到十八大,在历次党代会的词云图中,发展都是第一高频词。“以人民为中心”的唯物史观是报告关于发展的一条主线和红线,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品质。大会报告在主题之后就开宗明义: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方略的“十四个坚持”中,“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的发展理念是一条一以贯之的主线,处处以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宣讲之后,冯培书记还向全校师生布置了学习十九大精神的总体思路:报告和党章一起学,现实与历史对比看,理论和实践关联想,思想和行动同步行。

国际经济管理学院大三学生吴尚恒听完冯书记的宣讲后,更深刻地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报告的内在逻辑与精神内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新时代’的当下,十九大对我们青年一代提出了接力奋斗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战略要求,我们一定会努力不负期望。”他说。文/本报记者  雷嘉

贾树庆代表在石景山海二社区宣讲十九大精神

在保安岗位上为和谐社区贡献力量

昨日,十九大代表贾树庆回到自己工作生活的石景山区苹果园街道海二社区,将十九大的精神带回“家”。当天,50多位居民将社区的小会议室挤得满满当当,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党代表回家。

“在聆听习总书记做报告时,全场无数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每次习总书记说到我们国家取得的那些成绩和将来需要我们努力奋斗的宏伟目标,大家都忍不住要鼓掌。在大会堂现场,我觉得特别振奋,特别自豪”,贾树庆一边播放自己制作的PPT,展示着各种现场照片,一边激动地与老街坊们交流着。

贾树庆表示,自己作为一名社区保安,能被选中成为一名基层党员代表参加十九大,内心无比骄傲、无比自豪。“习总书记在报告提到,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我要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将来的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贾树庆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保安保安,就是保小区平安,岗位虽小,但责任重大,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守护社区平安的誓言,为维护小区的平安稳定、建设和谐社区贡献力量。”

王克荣代表与艾滋病患者沟通 传达“病有所医  弱有所扶”

“你提的建议都带到会上了”

“十九大会前你给我发微信提到的几点意见建议,我都带到了会上,你放心吧,一定会越来越好的”!昨天下午,来自地坛医院的王克荣代表刚刚回到自己的岗位——红丝带之家,就迫不及待地给一位艾滋病患者打电话,分享了报告中提到的“病有所医,弱有所扶”。

昨天下午1点,王克荣代表刚刚从北京会议中心回到地坛医院,午饭没来得及吃,就来到报告厅,与地坛医院的百余名职工分享十九大上会经历,传达十九大精神。“习总书记做十九大报告的三个多小时里,人民大会堂里响起了70多次热烈的掌声。我一边聆听一边标记重点词语和段落。”王克荣激动地说。

“当习总书记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在这句话上标了一个五角星作为重点;讲到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时,我在病有所医、弱有所扶下面画上了圈圈;报告里写到,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我在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旁边画了两个五角星,并写上艾防、四川凉山,”王克荣说,“作为一名基层代表,我感到的首先是自豪。”

听了报告后,王克荣的同事、地坛医院感染中心党支部书记韩晶说:“王克荣是服务艾滋病患者的典型,患者都称她为知心大姐,在她身上我们也能学习到,要为患者提供更加细致的服务。”她说,作为党员,只要能满足患者需求,牺牲一部分自己的时间和利益都是应该做的事情。

报告会结束后,王克荣步履匆匆来到了医院门诊楼的红丝带之家。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会前有患者通过微信给王克荣发了意见建议。回到红丝带之家后,王克荣拨通了一位患者的电话。

“你微信上给我发的6条建议,我已经带上党代会。”她对患者说,对方提出的希望增加免费抗病毒药品种类数量、加大艾滋病知识宣传、减少社会歧视等建议,自己都写到了建议之中提交上会。

韩笑代表向市公园管理中心各单位宣讲十九大精神

打造“美丽公园”  建设“美丽中国”

昨天下午,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党委召开视频会,十九大代表、颐和园金牌讲解员韩笑第一时间向市公园管理中心所属各单位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大会报告,韩笑与大家分享关于首都公园行业发展的思考。大会报告提出,中国将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当中,“美丽”是新增加的一个词汇。在韩笑看来,“美丽”涵盖的除了生态文明建设,也饱含人民群众的美丽生活。作为金牌讲解员,韩笑将继续投身于首都精品公园的岗位工作和文化传播中,敬业奉献,让“美丽公园”成为“美丽中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

昨天,在面向市公园管理中心所属各单位宣传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视频会上,韩笑说:“十九大报告带给她个人的是全方位的政治素养的提升、思想意识的升华和意识境界的洗礼。”作为在10月19日代表北京团发言中唯一的一名基层代表,韩笑回想起来仍感到激动和自豪,“报告开篇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对我们公园人来说,全心全意为游客服务就是我们工作的最高标准。回到颐和园的讲解服务岗位,我也会将十九大精神传递给更多的党员、群众和游客市民,以‘四优一满意’的工作标准和实际行动让游客满意。”

韩笑说,公园事业是美丽的事业。市属公园是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报告里提到‘我们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公园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同时,市属公园在服务首都整体的生态文明建设中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我们首都的生态环境更美好、更美丽。”

房山窦店村仉锁忠代表传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打造集体经营资产 保证村民收入增加”

聆听完十九大报告后,来自农村基层的代表仉锁忠兴奋中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他来自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窦店村,17年村支书的经历让仉锁忠对报告中农村问题相关内容十分敏感。他迫不及待地回到村里想要和村民们分享他的感悟。昨天下午2点,面积不大的房山区窦店镇窦店村委会会议室里就坐满了村民。

“要继续创新、改革,在现有的产业基础上发展新的业态,思考如何转型提升,还要让村民的收入年年增加”,这是仉锁忠在下午的会上反复和村民们说到的一句话。报告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点,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让仉锁忠觉得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这一战略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同发展’一同提出,极大提高农村发展标准,这样有利于推进城乡均衡发展。”

仉锁忠说,如何在尊崇传统业态的同时退出不符合首都功能发展的产业,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他有自己的想法——打算打造一个新功能、高标准的农产品超市,用来替代现在的“脏乱差”集贸市场,为地区居民提供更良好的服务。“附近农民种的新鲜蔬菜可以直接运来卖,也是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场所”。

“壮大集体经济”是仉锁忠传达给村民的另一个重点。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仉锁忠回忆道,几十年来窦店村一直坚持走集体化道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特别是这十几年间,窦店村经济更强了、农民更富了,村容村貌也更加整齐,街道变宽了、环境更美了,困扰百姓多年的臭水沟不见了,健身广场、街心公园都成为老百姓的休闲场所。

李志军代表在延庆区宣讲十九大精神

全力做好冬奥会等赛会服务保障

昨天下午,十九大代表、延庆区委书记李志军第一时间向延庆的近300名干部群众传达宣讲十九大会议精神,他结合延庆实际提出,作为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和雪车雪橇项目举办地,延庆将全力做好赛会服务保障工作。

十九大报告提出“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明确要求。李志军表示,作为冬奥会高山滑雪和雪车雪橇项目举办地、世园会承办地,延庆将全力做好赛会服务保障工作,全面落实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理念,全力以赴、统筹推进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确保向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向国际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十九大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描述增加了“美丽”二字,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基本方略,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式写进报告和党章,强调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对此李志军称,延庆作为首都生态涵养区和京津冀西北部生态涵养区,今年又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应坚定不移实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强化区域协同治理,在空气、水、垃圾、土壤等污染治理上对标首善、率先达标。同时,抓紧推进各项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工程,抓紧完善、严格落实国际一流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标准,在环境保护制度建设等方面作出更多改革探索。

此外在民生方面,结合十九大报告,李志军谈到,瞄准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目标,完成低收入村户增收攻坚任务,确保低收入农民与全区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坚持赛会筹办与就业增收紧密结合,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抓紧推进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能力配套,尽快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文/本报记者  李天际

责任编辑:岳崎(QN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