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区法院首创"司法地图"系统 将案件匹配至各街道

2017-11-07 13:40 法制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司法地图”助建美好社区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 东城法院对法院审理案件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后,及时向街道反馈,为街道提供精准服务。据记者了解,东城法院的“司法地图”成为东城区各个街道的风向标。

地图显示

建国门街道前三季度  民事案“一降两升”

“起诉到法院的纠纷数量仍呈上升趋势;离婚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物业服务合同纠纷、买卖合同纠纷和劳动争议是我区的主要纠纷;全区十七个街道由于辖区特点和居民情况不同,在各类纠纷上也各有不同,需要根据案件类型主动抓重点,主动预防”……这是最新一期《东城区法院司法地图》动态信息上的内容。

近日,东城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薛峰带领立案庭干警走进建国门街道,在座谈中,薛峰依托“司法地图”中的数据分析结果,指出建国门街道今年前三季度的民事纠纷案件存在“一降两升”,一降是民间借贷纠纷案,去年上半年该街道民间借贷纠纷有31件,而今年只有13件,下降了58%。

“一降”的同时,根据最新的司法地图的数据显示,建国门街道的劳动纠纷和物业纠纷呈现“两升”。劳动争议纠纷案件34件,与2016年同期27件相比上升了26%;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38件,与去年同期29件相比上升了31%,并主要集中在老旧小区和回迁小区。

“将司法数据整合分析下沉到基层,会让社区服务与治理更精准,司法地图让街道深入到辖区百姓的实际生活矛盾和思想情况,使政府的治理管理工作更有着力点,通过有针对性的服务,解决以往服务不均衡、不充足的矛盾,更能够实现辖区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建国门街道办事处主任贾邦说道。

运作方式

各类案件匹配至街道  反映在东城区地图上

据了解,东城法院“司法地图”系统的研发系全市法院首创,也是该院“智慧法院”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该系统将法院受理的各类案件匹配至东城区各街道并反映在东城区行政区划地图上,定期分析和反馈各街道的案发数据,使区政府、各街道对于辖区的案件数量和种类了解和掌握得更加全面清晰,充分实现信息数据的对接共享。

它一方面将浮于辖区表层的“明火”,即刑事犯罪、社会治安、社会服务管理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给政府和街道;另一方面,又将隐藏在百姓民间的“暗火”,即普通民事纷争、类型化纠纷、发展状况等隐患及时反馈,便于针对性治理和主动预防。

在提供数据的同时,该院也致力于培育和配备解决问题的力量,与街道、社区力量和人民调解组织开展联合调解,积极开展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工作,对各方工作予以法律保障,逐渐形成从源头着眼、化解防范纠纷为主、多方协调的社会矛盾防控解决体系。

实际效用

数据说明案件背后问题  定期分析可预防纠纷

目前,由于条件所限,“东城区司法地图”信息系统暂时无法与区信息系统直接接轨。但该地图,立足当下、面向长远,第一时间呈现出“司法地图”信息系统中的全区和各街道发案数据,并阐述了数据背后的现象和存在问题,数据统计的时效性强,有利于及时有效发现和解决问题。

定期进行数据分析并形成常态化机制后,可以就阶段性发案数据在同一年度或不同年度的同一时期进行比较,进一步发现和总结出纠纷变化的趋势和规律,做到化解问题与预防问题出现并重,当下与长远皆宜。

另外,该地图可以精确制导、辨症施治。它不但客观展现了各个街道案件数量排名及变化情况,而且重在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并区别情况提出对策建议,便于基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预防和化解纠纷。

此外,司法地图还点面结合、详略兼备。该地图既注重分析总体案件特点,发现案件长期规律,又注重对突出数据加以重点分析,从而抓住社会治理和纠纷化解的重点。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各街道社区的矛盾纠纷的特色和容易引发纠纷的重点人物、重点企业、重点问题和敏感事件。及时以书面形式加以提示,有助于基层在街头巷尾有针对性地及早介入开展工作,从而大大降低纠纷各方的成本、社会风险和公共资源的耗费。

责任编辑:曹薇(QN0003)  作者:洪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