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刘宝莱:中科合作叩开阿拉伯国家大门

2019-08-07 05:46 北京日报

原标题:70年代末,中国开启改革开放,外界对投资中国尚有些迟疑——

刘宝莱:中科合作叩开阿拉伯国家大门  

在中东地区,谁是第一个响应中国改革开放的国家?石油富国、投资大国科威特。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和科威特建交48周年。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见证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不断发展的全过程。

中国驻阿联酋、约旦前任大使刘宝莱曾在科威特使馆工作,担任参赞。他告诉记者,中科数十年的经贸全面合作,始于一家化肥公司。两国关系在科威特患难之际得到检验,为两国关系升级为战略伙伴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个吃螃蟹”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但在当时,外界对投资中国的态度有些迟疑。

1984年10月23日,邓小平同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访华的突尼斯总理穆罕默德·姆扎利时说:“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对外开放政策,但当时主要是针对发达国家的,近三年来又增加了新的内容,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南南合作,即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合作。”

1985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访问科威特,两国签署了投资保护协议,科威特成为中东地区第一个响应中国改革开放的国家。同年,中国、科威特、突尼斯合资在秦皇岛建立了中阿化肥公司。

刘宝莱介绍,当时公司注册资本1750万美元,其中科威特、突尼斯各出525万美元,占股30%,中国出资700万美元,占40%。公司采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生产复合肥工艺技术——法国AZF技术,生产的“撒可富”牌系列复合肥深受中国农民欢迎,不仅畅销国内,多余产品还出口海外。目前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复合肥企业。

“科威特是中东地区‘第一个吃螃蟹的国家’,中阿化肥公司也成为了‘南南合作’的典范。”刘宝莱向记者说。

“要结婚还要生孩子”

有了中阿化肥公司,中科之间的关系有了好的开始。1986年6月,时任国务委员张劲夫访问科威特,出席首届中科投资洽谈会。当时刘宝莱担任中国驻科威特大使馆政务参赞,负责新闻工作。

张劲夫到达当天,有一帮记者闻讯而来,刘宝莱有些紧张,张劲夫表示:“来得正好,正合我意。”

张劲夫爽朗地告诉记者:“去年我们两国已经‘订婚’,双方签署了投资保护协定;这次我来出席中科投资洽谈会,就是为了促成双方‘结婚’,搞些合作项目。我们不但要‘结婚’,还要‘生孩子’,把两国的经济合作搞得红红火火。”

洽谈会当天,科威特财政大臣、投资总局局长、商会主席、当地财团负责人等100多人出席,就一些具体项目达成了协议或投资意向书。这次洽谈会提高了科威特朝野乃至海湾地区国家同中方合作的意愿。从此,各国同中国的经贸合作纷至沓来。

北京亚运会出现科威特代表团

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科威特被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占领。当时形势异常严峻,斗争十分激烈,情况非常复杂,科威特政府已经迁至沙特塔伊夫办公。

当年9月至10月正是北京亚运会的举办时间,一场关于科威特能否参赛的争论氤氲在亚运会赛前。刘宝莱回忆,科威特明确提出,一定要派出代表团参加北京亚运会,以体现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伊拉克政府明确反对,因为伊拉克认为科威特已经不复存在了,已经从地图上消失了。海湾合作委员会其他成员国则坚定站在科威特一边。

“在这种情况下,东道主中国秉持公平公正原则,坚决站在科威特一边。”刘宝莱介绍,当科威特代表团高举国旗,大踏步进入会场时,在场中国观众全体起立,向他们致意,并报以热烈掌声。

科威特时任驻华大使巴疆对刘宝莱说,当时让他瞬间感到中国是科威特的真朋友。

扑灭难度最大十口油井大火

1991年2月,科威特复国。伊拉克军队撤退前夕,将科威特600多口油井点燃。顿时科威特被大火笼罩,搞得科威特乌烟瘴气。熊熊烈火不断燃烧,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汽油味,大块污渍从空中落下,落到人们的衣服上,呈斑斑点点。

7月14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访科,一下专机,就闻到了刺鼻的味道。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在与李鹏总理会谈时表示,“总理阁下,您看到也闻到了科威特到处弥漫的汽油味儿。科政府也请西方一些国家前来灭火,但进展不顺,难以令人满意,我非常着急。科威特人民现在日子非常难过,老百姓怨声载道。”

李鹏总理当即表示,中国公司在这方面有丰富经验,可派出强有力的团队来科威特协助灭火。贾比尔听了非常高兴。当天,中国石油建筑公司同科威特国家施工公司签订了灭火合同。9月4日,中国灭火队开始作业。经过53天的艰苦奋斗,终于扑灭科威特难度最大的十口油井的大火。刘宝莱说:“这件事在科威特影响很大。不但体现了中国在灭火方面的高水平,而且赢得了信誉,进一步增强了科威特与中国合作的信心。”

中国工程承包“走出国门”

改革开放初期,科威特就对中国打开了劳务输出大门,中国公司坚持“守约、保质、薄利、重义”原则,较好地完成承包项目。经过几年摸爬滚打,一批会外文、懂业务的专业人才脱颖而出,为中国公司走向世界做了铺垫。

刘宝莱告诉记者,在这一时期,当地人对中国人的看法有两大改变:第一,由傲慢到谦和。刚开始,当地业主普遍认为中国公司就是为了赚钱,同中国工程师谈事时习惯用指令性语言,说一不二。渐渐地,他们发现中国人身上有许多西方人不具备的品质,便放下架子,同中国人协商办事。

第二,由怀疑到信任。当初,中国工程师英语不熟练,需要翻译,当地人便觉得中国人没见过大世面,办不成大事,对施工要求格外严苛。后来,他们发现中国工人吃苦耐劳,经常顶着烈日勤奋施工,保质保量完成项目。于是他们态度发生转变,从此更愿将施工项目承包给中国公司。

刘宝莱表示,中科关系友好,打开了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交往的大门,促进了中国同海湾地区其他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进而提高了中国同阿拉伯国家的全面合作。新时代,中阿双方一致同意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战略伙伴关系。科威特、沙特、约旦、埃及、摩洛哥等多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协议,中阿之间在各领域合作都有了更大发展。

人物简介

刘宝莱

1941年生,1967年进入外交部工作,先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摩洛哥、苏丹、科威特大使馆工作。后曾任外交部西亚北非司副司长,中国驻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特命全权大使、中国驻约旦哈希姆王国特命全权大使,外交部外事管理司司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秘书长、副会长。

责任编辑:张驰(QN0009)作者:李如意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