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普通的小院子里,一群“航母保健医生”的航母梦

2021-05-17 07:48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来源标题:普通的小院子里,一群“航母保健医生”的航母梦

在海边某军港码头,有一个非常普通的小院子。这个被热带植物环绕的小院,驻扎着一支鲜为人知的部队——海军某监测站。

院子里的营房有些陈旧,房龄早已超过了驻扎在这里的军人年龄。走进干净整洁的营区,你能感受到某种特有的科技氛围。

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军营,如果说它与别的军营有所不同的话,那就是房屋里摆放的全是精密的仪器。你无意中端详某台仪器时,这里的主人或许会告诉你,这台仪器曾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工作在这里的数十名军人,头衔不是高级工程师就是工程师,他们之中三分之一有硕士学位,十分之一有博士学位。

这是一个简陋而不简单的营区,这是一个集高端仪器和高学历人才于一身的团队。如今,拥有高端装备和人才的部队,在我军也不是什么稀罕事。稀罕的是他们与大国重器——航空母舰息息相关,他们被战友们称为“航母保健医生”。

藏在监测站里的航母梦想

■解放军报记者 范江怀 特约记者 周演成 通讯员 杜黎鑫

从未上过航母的“梦想编剧”

已经找不到发际线的高级工程师周诚祥,笑眯眯地说:“没想到临近退休了,军旅最后一班岗竟然是为了航母。”

这名服役了差不多40年的资深硕士,军旅生涯基本上都献给了海军装备保障事业。他跟各式各类舰艇都打过交道,主编了60多册士官装备训练教材,5次荣立三等功,先后获得“全军装备动员试点先进个人”“军事理论研究先进个人”等荣誉。

最令周诚祥骄傲的是,他参加了40多次重大演训活动。这些演训活动的装备保障方案和计划,都是由他牵头负责编写的。

在监测站,周诚祥是一名高级工程师,可在战友心目中,他是一个最能撰写装备保障“脚本”的编剧。一个个方案、一条条计划,保障着舰艇编队“生龙活虎”地驰骋远海大洋。

30多年前,周诚祥带着诸多梦想穿上了“浪花白”。在诸多梦想中,航母梦是一个最不敢奢望的梦想。自从辽宁舰入列海军后,周诚祥也做起了航母梦。他坦率地说:“都这把年纪了,航母梦也只能是想想而已。”他一度认为,自己行将结束的军旅生涯再也不会与航母有任何交集了。

两年前的一天,一个做梦也想不到的任务“砸”到了周诚祥头上——首艘国产航母将要交接入列,某综合保障基地急需一个围绕航母的岸上保障“标准作业程序”,说通俗一点就是需要一个岸上保障航母且具有法规性质的操作“脚本”。

“周高工经验丰富,就由他牵头负责吧!”最终,周诚祥走进了领导视野里。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接受任务后,周诚祥没想到航母梦想就这么突然闯进了现实,来到自己身边。保障水面舰艇自己有着丰富的经验,航母虽属于水面舰艇,但其他舰艇与这个“巨无霸”显然不可相提并论。从来没有上过航母的周诚祥掂量着其中的分量。

作为老兵,周诚祥从来没有说“不”的习惯。接受任务后,他向基地党委立下了军令状、定下了时间表。

白天,周诚祥上午搜集资料,下午到各单位调研了解情况;晚上,上半夜汇总资料,下半夜编写“程序”……带着2名工程师,“梦想编剧”周诚祥开始了从0到1的起飞。

监测站营区不大,宿舍到办公室也就几十米路程。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周诚祥干脆在办公室打起地铺,工作模式从以前的三点一线变成了两点一线。到最后,办公室成了集餐厅、宿舍于一体的多功能场所。

“那半年,周高工过的就是‘007’的日子,基本上也没怎么回家,在餐厅也很少见到他。”监测站政委黄波说。

200多个日日夜夜,在大家的集智攻关下,包含了法规依据、工作要点、任务分工、实操程序、注意事项等内容的260多条“标准作业程序”出炉了。

当周诚祥把近40万字、厚厚5本《海军某综保基地标准作业程序》放到基地领导办公桌上时,看着这位老兵带有血丝的双眼,基地领导竖起了大拇指……

由于各种机缘阴差阳错,周诚祥至今仍旧还未登上梦想中的航母山东舰。但令人欣慰的是,周诚祥可以登上办公室四楼,远远眺望山东舰。

山东舰硕大的身躯,静静横卧在大海之上。每当看到这一幕,周诚祥的心头都会涌起一股自豪感。梦想走进了现实,也走进了他的视野。见到记者,他念叨:“没想到,我会以这样的方式圆了自己的航母梦。”

不想当舰长的博士不是好“表叔”

监测站下属的计量站高级工程师王瑞宝,本科读的是计量,硕士读的还是计量,博士读的仍然是计量。学计量,就少不了和仪表打交道,由此他这个有着20多年兵龄的老兵,被人戏称为“表叔”。

在“表叔”王瑞宝眼里,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有数,都可计量,要计量就离不开仪表。他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一艘航空母舰上的仪表有上万块,单单压力表就占了近一半。除了压力表,还有电流表、功率表、电阻表等等五花八门各类数不过来的仪表。这些仪表,无时无刻不在显示着航母的安全运行状况。

王瑞宝是从中国计量学院毕业参军来到海军的。在读“4+1”的“1”时,全班同学都是首批从地方大学入伍的,他们几乎都有着一个共同目标:驭大舰,闯大洋,当舰长!

王瑞宝和大家一样,怀揣着舰长梦想,并把实现梦想的“人设”写在了笔记本上:先当部门长,再干副舰长,然后当舰长……

“说老实话,那时候还不敢做航母梦,觉得航母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事情。”王瑞宝至今对自己当年的梦想还记忆犹新。

若干年之后,很多同学真的当上了舰长,王瑞宝的舰长梦却破灭了。他从军校里出来,就被分到了计量站,领导说:“你到计量站专业最对口,部队需要你这个仪表工程师。”

舰长梦破灭了,另外一个梦想一不小心冒了出来。与山东舰的交集,王瑞宝觉得是一种缘分,航母梦想也跟这个缘分有关。

2016年,王瑞宝参加一个装备评审会,登上了航母辽宁舰。站在航母的甲板上,迎着和煦的海风,王瑞宝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震撼”!最令他兴奋的是,航母上有一个计量室,梦想突然间离自己竟是这么近。从那时起,王瑞宝做起了航母梦。随着山东舰入列,他的工作骤然间变得更加繁忙起来,因为所负责的工作与航母直接发生了关联。

“科技要发展,计量须先行。”聂荣臻元帅的这句教导,一直铭记在王瑞宝心间。航母上的仪表,不管是通用仪表,还是专业仪表,都是监测航母健康状况的,而他的工作就是监测计量仪表,是“纪检的纪检”。

一个看似简单的工作,干起来却不那么简单。要完成好仪表的监测计量工作,你首先要搞清楚航母有多少块仪表?这些仪表都在哪里?用什么方法来监测计量?法规和科学的依据是什么……

航母没有仪表寸步难行,仪表出现问题将会影响相关仪器设备和武器装备的正常运转。王瑞宝带领团队,干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为山东舰量身订制了计量校准操作规范,使得仪表计量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仪表计量工作具体而又繁琐。如今,计量站的一帮仪表工程师们,经过数月的努力,基本上摸清了山东舰仪表的底数;为了给航母留下一支常驻的仪表计量队伍,计量站为航母举办了计量基础知识培训班,培养了一批计量骨干……

与舰载机轰鸣着从航母甲板上起飞不同,“表叔”们的工作是默默无闻的。计量站的工程师们,用他们专业的智慧和精益求精的技能,和其他专业的战友一道,撑起了航空母舰坚实的甲板,托举起了舰载机腾飞的羽翼。

爱较真的“跑酷”博士

与计量站的工程师们相比,装备鉴定评估与质量控制室是监测站与航母接触最为亲密的团队。这个高学历的团队,有个共同爱好——跑步。

控制室主任余超博士,每天跑一个10公里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比余超大2岁的工程师袁慧五博士,自愧跑步追不上余超,不过,工作之余跑一个5公里也是家常便饭。

奔跑对他们说,是爱好更是工作需要。

山东舰自2017年下水后,余超他们就介入了航母的试验试航工作。在开启航母重要装备健康管理的工作中,监测航母轴系是一项既耗体力又烧脑的工作。

与驱护舰相比,航母的轴系长、机舱温度高,而且结构复杂,每完成一个点位的监测,都要从底层甲板爬上高层甲板,然后再回到底层甲板。一趟来回跑下来要登爬100多级台阶,即便是年轻力壮的舰员去爬大轴,把各点都监测完一遍,也得用上2小时,每次检查完都是汗流浃背。

其实,博士们大可不必到现场测量,很多任务都可以请舰员帮助完成。但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尽快了解装备的性能状态,每次监测他们都是亲力亲为,每天上上下下跑好几趟,身上的衣服基本上是湿了干、干了又湿。袁慧五笑着对记者说,每一次监测大轴,都是插空进行,都得用奔跑来抢时间,感觉就像是在“跑酷”。

爱奔跑的博士们还挺爱较真。在一次检测工作中,袁慧五怀疑一个设备的参数不太正常。思考一番之后,他找厂家切磋。研讨之后,厂家告诉他,能正常显示,说明问题不大。

眼前“问题不大”,不等于以后也会“问题不大”。回到控制室后,袁慧五就跟这个参数较起真来。他又是翻书本,又是找人讨教。尔后,他抱着一堆理由再次找到厂家理论。厂家被他的较真感动了,马上投入人力物力,经过一番攻关研究,终于把这个令人怀疑的参数修正过来了。

首艘国产航母是我们自行建造的,在驾驭它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开拓性的工作等着我们去做,还有很多空白等着我们去填补。正是博士们的较真,把很多短板一点点加长了。

比如,舰员在一次对机油的监测中,发现水分含量偏高。为了查明原因,控制室的工程师们反复监测,大胆求证,终于发现是取样的问题。取样位置不科学、取样方法不规范,都会造成监测结果出现偏差。

这次“找茬”工作结束后,也给了控制室主任余超一个启发:仅仅靠控制室的几位工程师来完成监测工作,远远不够。于是,他们向航母建议,要在舰上培养一批兼职监测员。

今年3月,首期机电专业监测员培训班开班了。经过理论学习和实操训练,一批舰员获得了监测资格证,可以胜任监测工作。

监测员培训班成功举办后,大受舰员们欢迎,其他专业的舰员也纷纷要求控制室帮助他们举办培训班,一股学习专业的热潮顿时在山东舰涌动起来。

在航母接舰部队组建之初,余超就有希望成为国产航母首舰舰员,圆自己读大学时的航母之梦。不承想,后来与航母失之交臂,今天又以这样的方式为航母奉献自己的力量。

余超很平静地对记者说:“我们的工作虽然不在聚光灯下,但既然接受了保障基地交给的监测工作,就要本着对航母负责任的态度,把工作干好。”

监测是一项平凡的工作,博士们却不甘于平庸。正是他们的这种精神和姿态,让我们看到了一艘承载着青春梦想和强军梦想的“人才航母”,正在大洋之上劈波斩浪。 

锐视点

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董 鑫 张素同

习主席发表2021年新年贺词时说:“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今天,当目睹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航母山东舰驶向大海之时,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了习主席这段讲话的深刻内涵。

从辽宁舰到山东舰,中国的航母事业可谓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这场“战斗”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海军官兵的拼搏努力。他们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善于圆梦。

“如果中国不建航母,我死不瞑目!”这是刘华清将军当年参观美国“小鹰”号航空母舰后说过的话。

而今,中国海军航母编队列阵大洋,挺进深蓝的步伐不断加快、远海综合作战能力不断提升,许许多多为之奋斗的先行者们却看不到这一盛景。某所多名积劳成疾因公牺牲的设计师、身体不适仍坚持舰载机起降试验任务最终倒下的罗阳、生死抉择4.4秒竭力挽救飞机放弃跳伞的舰载机飞行员张超……他们的生命,献给了最壮丽的事业;他们的功绩,都化作航母身后的滚滚波涛。

国产航母谁建造?国之重器谁保障?这场战斗,凝聚着成千上万幕后英雄日复一日地默默付出。几百家配套厂家、上万台套主要设备,国产航母是广大中国科研人员智慧与心血的结晶,是工匠精神支撑起“中国制造”的时代丰碑。航母保障工作,涉及弹药、油料、装备技术、主副食品等方方面面,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难度空前,需要广大战友和各行各业的大协作。

国产航母从诞生到形成战斗力,我们既要有像舰载机飞行员那样的“红花”,也需要许许多多默默坚守在幕后岗位上的“绿叶”。他们坚守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以默默无闻的付出,为中国航母事业贡献着力量。

我们要致敬这些幕后英雄,致敬他们“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与格局,致敬他们“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与担当。

航母的建造、维护乃至于航行、战斗,是千千万万个岗位作用下的巨型系统。一个岗位就是一份责任,这个系统顺利运行的关键在于每个人对自身岗位的坚守,对自己责任的担当。也许他们做着极其平凡的工作,也许他们甚至至今没能见过航母一面,没能在航母甲板上面留下一个属于自己的足迹。但是,他们始终保持着昂扬的姿态,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项“微不足道”的任务。因为他们知道一滴水只有融入江河,才能显示它的力量。

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我们的大国重器,正是在千千万万“小水滴”的托举下驶向蔚蓝的海洋。历史将铭记这一时刻,这是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印记。他们功绩赫赫,却大都默默无闻,细细品味其中精神,“奉献”二字闪烁其中,令人动容。他们用实际行动阐述着个人梦想与航母梦的内在联系,彰显着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应尽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

我们要致敬这些幕后英雄,更要接过“接力棒”,托举起更多“大国重器”,续写更多“中国传奇”。在昔日“两弹一星”工程中,老一辈“干惊天动地之事,做隐姓埋名之人”。今天,这一精神在航母事业中得到了很好传承。深蓝激荡强军梦,铁血战士心向党。今天,我们站在前人深耕的沃土之上,更要甘于做潜功、创潜绩,做新时代的“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一年接着一年加油干,以久久为功的精神,将一张干事创业的蓝图绘到底。

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在时代的提问中、在中国军人的回答中,是你、是我,是我们,共同经历、共同见证。我们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战斗姿态,投身到国防事业的滚滚洪流中去,勇立潮头、奋勇搏击,把崇高的爱国情怀化作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汇聚每一份微小的力量,托举起我们共同的强军梦、中国梦,在祖国每一个需要的地方奏响新时代的奋进强音。

责任编辑:詹雨泉(QZ0018)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