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人扎进敌后
1937年9月24日,平型关战斗打响的前一天,毛泽东发给八路军总部的电报中说:“山西地方党目前应以全力布置恒山、五台、管涔三大山脉之游击战争,而重点在五台山脉。”10月20日,毛泽东又发电指出:敌占太原后,战局将起极大极快之变化,第115师等部和八路军总部有被敌隔断的危险。因此,拟作以下部署:留115师独立团在恒山、五台山地区坚持游击战争,115师主力转移到汾河以西吕梁山脉;总部应该转移至孝义、灵石地区。
根据毛泽东的这个电报精神,中央决定,父亲聂荣臻留守五台山地区,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随他留下的部队除了独立团,还有骑兵营、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一部等,总共3000人。
对于父亲来说,这是一次重要的转折。在这以前,他一直跟随在中央和毛主席身边,带的是主力部队,打的是主攻。可现在,他要孤悬敌后,独当一面了。受命的当天夜里,他久久无法入睡。他本来早就不吸烟了,这时又把烟斗翻了出来,一个劲地吸。
后来我曾经问过有关人士,为什么当时要把我父亲留下?对方说,你爸爸留下最合适了,他长期和林彪搭班子,资格老,威信高,沉着稳当;尤其是他素来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他留下,毛主席也放心。
太原城陷落了,各路人马远去了,在山西北部响了两个月的隆隆炮声停息了,日本鬼子占领了他们想占领的地方。父亲他们留下来了,他的手下只有3000人,而他们的周围全是正在势头上的日本鬼子。
我不知道父亲是不是心里有底,在他生前,也没有问过他这事。我只是看到很多材料上说,与主力分手后,他在五台山上写下了两句话:“为保卫祖国而奋斗到底,誓与华北人民共存亡!”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一直关心着悬在敌后的父亲和他的3000人马。毛泽东当然清楚,如果这第一个敌后根据地创建顺利,那么,就会极大地增强八路军在别处创建根据地的信心,这就可以使毛泽东关于抗日战争的一系列战略构想成为现实。
共产党靠什么?靠人民。毛泽东在给父亲的电报中说:“应该在统一战线之原则下,放手发动群众,扩大自己,征集给养,收编散兵……不靠国民党发饷,而靠自己筹集供给之。”
“革命和尚”
五台县,是晋察冀根据地最早的立足点。军区成立后,部队没地方住,只好住在五台山的寺庙里。
五台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那里有300多座庙宇,当时共有汉、蒙、藏、满各族僧人1700多人。
父亲回忆说:“对于这些和尚和喇嘛,我们很尊重他们,同他们相处得也很融洽。”
父亲一直记得他第一次上五台山的情景。五台山佛教僧会会长、大法师然秀,得知聂司令要来看望出家人,特地组织了寺庙乐队欢迎。12个僧人披着袈裟,分列两行,钹箫笙笛齐鸣,皮鼓小锣轻敲,声音幽雅动人。
父亲高兴地说:“真想不到,在这偏僻的山乡,在这四面被敌人包围的境地,还能听到如此幽雅的音乐。”
父亲亲临寺庙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和抗日救国纲领,加上八路军进驻寺庙后,非常爱护文物古迹,对僧侣们态度十分友好,众僧看在眼里,深受感动。
五台山寺庙成立了由青年僧人组成的抗日自卫队。他们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特定环境,积极以各种形式参加抗日,想方设法营救被日军关押的八路军和群众,他们中的许多人还拿起枪,勇敢地与日军搏杀,在当时,仅菩萨顶的和尚就消灭日军30多人,当地群众称赞五台山的和尚为“革命和尚”。
以后,晋察冀军区专门把这些和尚僧侣组织起来,建立了一支抗日自卫队,人称“和尚连”。
当年的“和尚连”里,有位法名叫禧钜的小和尚,后来担任了五台山佛教协会的会长。2005年11月中旬,83岁的他到北京办事,专门来到我家,说要看看他们的聂司令。他到父亲的铜像前鞠躬致敬,还挥笔题写了四个大字:“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