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习近平扶贫:情到深处 志比钢坚(2)
2015-12-20 12:35 新华网

来源标题:习近平扶贫:情到深处 志比钢坚

2013年11月3日至5日,习近平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苗族村民施齐文家中同一家人促膝交谈。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是什么让他“心里着急”?

“我当年到了正定,看到老百姓生活比较贫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情形,心里很着急,的确有一股激情、一种志向,想尽快改变这种面貌。”2015年年初与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200余名学员畅谈交流“县委书记经”时,习近平回顾正定工作时说。

他在《摆脱贫困》一书中说,“我们必须以审视的眼光看待不适应我们获得更快发展的一切并对其进行改革。”

他要求必须以更加有力、有针对性的举措开展扶贫行动,实现脱贫速度与效率的统一。

“要想脱贫致富,必须有个好支部。”他在《摆脱贫困》一书中说。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贫困地区领导干部的艰辛付出,他们的抱负、想法和作风,关系地区工作的成败。

然而,我国基层一些地方,还存在扶贫资金没用到实处等不尽责行为。因此,习近平重申基层领导干部的职责。

中央明确县级党委和政府承担主体责任,书记和县长是第一责任人。进一步要求基层干部积极想方设法,根据群众的反映和要求,努力为他们办好事、办实事。

“现在离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还有5年时间,按照国际标准我们的贫困人口还有不少。扶贫工作必须只争朝夕,决不能让贫困地区掉队。”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习近平这样说。

时间紧、任务重。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已经吹响。

在习近平的扶贫观里,务实是核心。他在《摆脱贫困》里写道,我们不担心说错什么,只是担心“意识贫困”,没有更加大胆的改革开放的新意;也不担心做错什么,只是担心“思路贫困”,没有更有力度的改革开放的举措。

 2015年2月,习近平在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看望村民,并就革命老区脱贫致富进行实地调研。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执着的背后是挚爱

有媒体评价习近平,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脱贫攻坚的艰难;也没有人能像他那样懂得运用科学方法和成熟理论推动扶贫计划落地。

习近平对扶贫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而如此执着的背后,是他对老百姓的一腔深情和挚爱。

“插队的经历,让我对贫困群众有天然的感情,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心里更惦念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2014年3月,习近平在参加全国人代会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深情回忆起自己在农村插队的岁月。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他更是对扶贫工作开启了“中国加速度”。

记者梳理发现,习近平今年6次国内考察,3次都选择贫困地区并且以扶贫为主要内容,在国内外数十次的讲话中,都提到了扶贫。

2015年新年的首次离京考察,习近平选择了云南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这也是十八大以来,连续三年把新年首访放在贫困偏远地区。

2月,习近平视察陕西,就革命老区脱贫致富进行调研;6月在贵州,习近平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10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习近平强调坚持扶贫开发计划,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

十八届五中全会之后召开的首个中央会议,是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下达消灭贫困的决战令。

实现这一最艰巨的任务,是践行共享发展理念最生动的写照。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定要想方设法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大国领袖的不变情怀和责任担当温暖着亿万寻常百姓。

责任编辑:曹薇(QN0003)作者:黄玥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