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如果说微博开启了政务发布的“公共展示厅”,微信则搭起了“主题精品馆”,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客户端正在成为为每一个人量身开设的“私人订制铺”。
本人新媒体小编一枚,是《网络传播》杂志的忠实读者。自结识“网络传播沙龙”以来,已连续跟进四期,昨日又有幸亲临第五期沙龙的现场,深深被几位嘉宾思想所折服,回去细细品味,久久不能忘怀,遂写下几点感受,希望和大家一起交流。
新媒体环境下,以往单向的政务发布已无法满足官民互动沟通的愿望和需求,新媒体所带来的最大利好,就是提供了一个相对平等的社会对话机制,为政务发布提供了一个超级跑道,架起了百姓和政府直接沟通的桥梁。
如果说微博开启了政务发布的“公共展示厅”,微信则搭起了“主题精品馆”,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客户端正在成为为每一个人量身开设的“私人订制铺”。
1内容:一分钟能读懂,就不要两分钟
互联网的优势,最终是效率优势。这世界上唯一公平的一件事,就是每个人一天都有24小时。在当今信息如此浩淼、移动阅读如此泛滥的时代,以轻松、简洁、准确的语言帮用户节省一分钟,远要比指望其重返报纸时代现实得多。“一分钟读懂”“十张图了解”等形式多在解读政府的工作报告中出现,也正是对此移动传播规律的适应。
2场景:“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如果在“三小时断电”和“三分钟断网”之前选择,我相信大部分人不会选择后者。“伴随”已成为移动端使用情境的典型特征。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孩子上学、爸爸生病,随时关注动态,了解需求,第一时间推送相关信息,将是赢得信任、捕获芳心的最佳选择。
移动终端把一切碎片时间连接,但又同时把一切时间都切成了碎片。适应碎片、连接碎片,同时价值化碎片,将成为“贴心政务小秘书”的功能所在。
3关系:归属感的前提是心理认同
淘宝是个神奇的物种,在悄无声息消除“女人就要逛街”这个天性后,非但没有遭到“群起而攻之”,反而凝聚一心,成为托起马云身后的万千瑰丽。互联网改变了很多传统的生活习惯和思维习惯,“无社交不新闻”几乎已成为业界的共识,就像“不约”,多数人就不会选择实体购物一样,沟通、交流、对话、社交成为当今社会的愿望。
“霸道总裁”留在电视剧里就好,实行政务公开,“暖男”也不失为一种最佳的选择~
传播君说
登,登登登登……上面这篇文章是谁的手笔?没有错,正是昨日的“网络传播沙龙”之后,现场听众发来的“感悟帖”。你通过“网络传播沙龙”受到了哪些启发呢?也欢迎亲们向传播君投稿,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