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纠结会不会被贴上体制“叛逆者”的标签
中国青年报:你的另一个战场是哪里,企业吗?
吴奇凌:是的,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去一家总部位于武汉的民营企业。
我曾经纠结过一个问题,走出体制会不会贴上体制“叛逆者”的标签?当初既报效国家又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会不会从此夭折?
后来我想明白了一个道理:“春江水暖鸭先知”,民营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前线和战场,这里直接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直接传递改革需求的信号。在市场上,民营企业是真刀真枪地拼杀,在民营企业工作也是为国建功立业。想明白这一点,我就释然多了。
中国青年报:会担心失去“众星捧月”的感觉吗?
吴奇凌:老实讲,很可能会有这样的心理落差。做县领导虽然官不大,但是优越感很强,也许别人在心里骂了你一万遍,但表面上还要奉承你。当常务副县长,找我解决困难的企业太多,忙不过来,我就告诉办公室,凡企业来访必须预约。现在换个角度,一下子感觉当时的做法有些荒唐,企业来找你,有可能万分紧急,甚至生死一线。
要适应这样的不同,关键还是调整心态,我想真正的成就感,并不在于有多少人对你前呼后拥,而在于你做成了几件像样的事。
中国青年报:对未来还有什么畅想?
吴奇凌:有家、有国、有业、有爱。有机会的话,把业务做到贵州去,带富一方。
中国青年报:相信还会有像你这样的青年干部正在体制内和市场间寻找自己的位置,你觉得自己身上有哪些经验是可以和他们分享的?
吴奇凌:不敢谈经验,谈点感受。我觉得现在咱们国家的干部队伍选拔和培养机制正在发生变化,在不远的将来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可能会成为常态。所以无论是想在体制内有所作为,还是想在体制外转型成功,真才实学是关键。
特别是青年干部,能有机会一定要争取多到各岗位锻炼,勇于尝试。在行政工作岗位上的青年干部,尽量能把小事做成有意义的事,工作之余,一定要挤出时间多关注当今经济形势的变化,多看看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