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上午,傅莹在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 摄/记者 付丁
记者李文姬在新闻发布会上向傅莹提问 摄/记者 付丁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李文姬)4日上午11时,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由大会发言人就大会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的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傅莹说,这次会期一共是11天半,中间3月12日代表休息一天。
会议有九项议程,除了每年大会要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等六个报告之外,还要审查和批准“十三五”规划纲要,审议慈善法草案。会议期间我们将在梅地亚中心举行15至16场记者会,邀请人大和国务院部门负责人出席。3月16日上午大会闭幕之后,李克强总理将举行中外记者会,也要回答大家的问题。
在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时,《法制晚报》记者问及民法典的编纂工作现在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傅莹称,现在再次拉开了编纂民法典工作的大幕,这项工作已经启动了,这次我们下决心要把这件事情完成。从做法上来讲,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制定民法总则,第二步是全面整合民事法律。民法总则的征求意见稿已经出来了,正在征求各有关方面的意见,发布会之前我也专门了解了一下,预期6月份能够提请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
经济压力
大家有很多期待 希望能够吃到“定心丸”
经济日报:发言人您好,在本次“两会”期间对“十三五”规划纲要作出审议是一大热点,尤其是在当下,不少人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感觉担忧之时,我想请问全国人大代表们对这个五年规划有何期待?又如何保证能够做出高质量的审议?
傅莹:谢谢。我也认为这次人代会期间,“十三五”规划是大家最关注的议题之一。这两天,我也注意了国际上的报道,应该说国际社会也是比较关注的。你也提到,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认为中国面临新的挑战,世界经济形势也不是那么很给力。在这种情况下,外界非常关心,想知道中国能够拿出什么样的魄力、什么样的智慧去破解难题。
国内这两天的报道也非常多,应该说社会各界是充满期待的,也非常关心。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方案、什么样的措施、什么样的投入实现我们所期待的稳定增长,推进供给侧改革,尤其是“十三五”规划是2020年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大家有很多关注,也有很多期待,希望能够吃到“定心丸”。人民的期待就是人民代表的期待,应该说代表们到会议上带来的想法和社会的感觉应该是一致的。
明天“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就要交到代表手里了,在整个起草过程当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就一些重点问题做了很多专题调研,各省的人大代表也都参与了起草的过程,这次大家聚到一起开会,包括党的、政府的领导也都和大家一起讨论,我想肯定会有很多鲜活的思想、建议、意见。另外,这个过程对我们国家来讲也是一个凝聚智慧的过程,是一个凝聚力量的过程,把大家的想法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思想上来。所以,我认为“十三五”规划纲要是这次大会的一个热点,也会是一个亮点。
另外,考虑到大家关心这个问题,我们专门邀请到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作3月6日第一场记者会,他对“十三五”规划最熟悉,所以希望你们关注这场记者会。
民法典编纂
要分两步走 预期6月进行审议
法制晚报:请问发言人,民法典的编纂工作现在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好像迟迟都没有动静,想问一下这已经不是中国第一次做这样的尝试,现在改革强调的是市场发挥作用,编纂民法典是否有些推进不下去了?人大有什么样的考虑?
傅莹:感谢你提到民法典的问题,很多人可能都不熟悉民法典,我也是到了人大工作以后了解、学习民法典这方面的知识。民法典对一个国家来讲,它是民事领域的根本大法,其核心是要保障私权利,就是要让公民在法律的框架内自己解决好问题,通俗地讲,叫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编纂民法典是几代立法人的心愿。你刚才也提到我们不是第一次启动这项工作,应该说建国以来,前前后后四次,第一次是1954年,最近一次是2002年,几起几落,都是因为条件限制没有实现。但是大家也了解,我们国家在民事法律制度的建设方面一直没有停步,这些年制定了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还有很多单项的民事法律。另外,民法通则到今年已经实行了30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编纂民法典,这个要求很明确,我认为也显示了我们党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魄力和决心。
现在再次拉开了编纂民法典工作的大幕,这项工作已经启动了,这次我们下决心要把这件事情完成。从做法上来讲,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制定民法总则,第二步是全面整合民事法律。民法总则的征求意见稿已经出来了,正在征求各有关方面的意见,发布会之前我也专门了解了一下,预期6月份能够提请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我们审议时肯定也要张榜公布,向全社会公布法律草案,欢迎大家关注,提出好的建议意见。我相信完成民法典的编纂工作之后,一定能够更好地维护人的尊严、保障人民的根本权利,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民事法律基础。谢谢。
南海问题
“军事化”炒得挺唬人 这是不是有点语言霸权?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中国曾经宣誓将不在南中国海进行军事化,但实际上中国在南海的岛礁上进行了军事部署,包括一些导弹的设施以及飞机的跑道,国际社会认为这将对南中国海的和平与稳定造成威胁,对此您怎么看?
傅莹: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我也注意到你们的报道,注意到美国的报道。说到中国就是南海和南沙军事化,“军事化”这个词炒得挺唬人的,我认为这是不是有点语言霸权?就是要制造这么一个议题,把你刚才说的威胁地区和平,我看美国有不少报道威胁地区和平,影响航行自由,把这么一个大帽子扣在中国人头上,这种做法容易误导形势。
要说军事化的话,如果仔细看一看,在南海进进出出的先进的飞机、军舰,最多的是不是还是美国的?而且美国重返亚太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就是要把海军60%以上部署在亚太,这一段时间自从美国重返亚太以来,军事上的动作有多少?和那些盟友完全在加强在亚太的军事存在和军事部署。要说军事化的话,这是什么?这不是军事化吗?
关于南海问题,前一段我们外长访问美国,讲得比较透彻,我就说两条普通人包括人大代表和大部分中国人的感觉。第一,中国人觉得美国派军舰到南沙岛礁那么近的地方炫耀武力,这个不好,非常刺激中国人的反感情绪。本来在南沙问题上,美国说了对南沙争议不持立场。现在美国的做法和说法让人觉得好像是在刺激紧张情绪,让人对美方的动机画一个很大的问号。
第二,我们在南沙扩建岛礁是非常必要的,中国人民都支持,而且认为这些岛礁离大陆这么远,应该有它自身的防御能力、部署必要的防御措施,这是大家普遍的看法。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承认这些国家对南沙岛礁的非法占领,我们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在不放弃主权的基础上,而且是为了维护这个地区的和平稳定。
如果我们的领土主权、我们的海洋权益受到进一步的侵蚀,中国人民是不高兴的、不赞成的,而且是不放心的。所以,南沙岛礁扩建之后,我们可以更好地维护我们的利益,同时我们也增强了中国在这个地区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也增强了我们维护这个地区和平的能力,这是好事,所以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国内的看法、中国人的看法是非常一致的,这不叫军事化。不能说有防御能力就是军事化了,这个问题应该好好讨论,可以请学者坐下来商量讨论一下什么是军事化,这个线划在哪儿。在这些问题上,这么扣帽子不好,反而把很多问题都混淆了。如果美国真的关心这个地区的和平稳定,那就应该支持中国与周边国家谈判解决争议,而不是往相反的方向使劲,好像还有什么别的打算似的。
“维权律师”
司法部门会依法处理
中国新闻社:我们注意到西方媒体对于所谓维权律师被逮捕有很多报道,而且有评论认为这与中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相矛盾的,我们想知道人大对此如何评价?
傅莹:我准备这次记者会之前有很多座谈会,其中有一场是与中国律师协会进行座谈。应该说,在中国律师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了,无论是在社会生活当中,还是在经济活动当中,如果遇到纠纷、遇到困难,大家可能首先想到找律师搞清楚,所以律师是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中国的律师现在已经到30多万人了,所以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关于外界经常议论到的一些个案,我想司法部门会依法处理。我倒是想说,我认为“维权律师”的提法,我听很多人讲不是很赞同这么讲,好像要把我们的律师队伍做一个政治划分。律师首先应该是守法的模范,根据我们国家律师法的规定,律师执业要遵守宪法、遵守法律,如果律师知法违法也要面对法律的惩处。
现在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个律师队伍的健康成长,对各项法律的正确实施、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都是不可或缺的,都是非常重要的。对律师来讲,律师依法执业的权利也要得到保障。
文/整理 记者 李文姬
(截至发稿时发布会还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