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法晚联合报道 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正式拉开帷幕。为了丰富两会报道模式,本届全国两会中不少媒体都采用了VR全景新闻的报道模式。而作为全国首家以VR新闻报道北京两会的媒体,《法制晚报》在全国两会的舞台上,除了延续VR新闻之外,又将视频直播的技术投入其中——姚明有多高?俞敏洪关心什么?马化腾说了哪些?都可以即刻知晓。
本报再出新招,让市民在身临其境的同时,还能够与记者互动,饱尝即时新闻的快感。
全景看新闻
软硬件升级
VR新闻更快更清晰
所谓VR虚拟现实技术,其实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可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VR新闻视频拍摄正是利用这种高科技手段,全面展现新闻场景、发生过程和细节,让读者可以自行挑选喜爱的画面、人物、内容。
回顾1月北京市两会召开时,《法制晚报》率先将360°全景虚拟现实技术带上两会会场,成为了全国首家采用VR新闻报道的媒体。委员、代表的点赞,媒体同行的惊羡以及市领导的认可,让VR新闻一时间声名鹊起。
而放眼昨日全国两会的会场,记者发现包括新华网、光明网、中新网等等在内,至少有10家中外媒体,都开始采用这样的报道形式。GoPro球、全景相机,VR新闻设备五花八门,吸引了不少媒体同行的关注。
“首先,本报采用的EYESIR全景相机,在拍摄过程中就能够同步进行视频缝合,大大缩减了视频周期。另外,4K的清晰度以及30帧/秒视频技术,远高于市场上其他品牌的全景相机,让全景视频在播放时不但流畅,且不存在跳帧的问题。”尽管VR新闻如今已经不再是《法制晚报》所独有的特色,但《法制晚报》全国两会记者付丁表示,凭借在北京两会上积累的大量经验,《法制晚报》一直以来都在不断提升自身VR新闻的软、硬件能力,包括大量全景相机性能的比对筛选、视频剪辑技术的更新研究等等,使得VR新闻的视觉感受以及发布率,都远优于“战场”上的诸多敌手。
“《法制晚报》的视频网站以及乐视网都上传了相关资源,在观看渠道上也更加丰富。”他说。
视频观直播
首次带到两会会场 市民可参与互动
作为一家努力在新媒体技术上突破创新的媒体,《法制晚报》于今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中自然也不会墨守成规、停步不前,在延续VR新闻的基础上,又与“乐嗨直播”进行深度合作,将视频直播带到两会会场。
“通过‘乐嗨直播’的手机APP,市民不但可以直击两会现场的内容,更可以与现场记者互动,甚至向委员发问。”付丁表示,在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中,无论记者在文字上如何事无巨细地表达,仍旧不如视频直播来得更加直观。“我们不用向市民介绍现场有什么,我们的工作就是让大家亲自走进会场,看到此时此刻的每一个细节。”
从政协委员进入会场,到全国政协开幕式,再到会上委员们的声音、专访,本届全国两会的报道上,本报都投入了直播的方式。而这种全新的播报方式最终也获得了众多网友的认可。《法制晚报》在政协开幕当天,先后进行了20次直播,时长共计4个小时。记者统计发现,平均每次直播都至少有百余网友参与,点赞量更是分分钟上千。这其中,一些明星委员的直播,如身材高大的姚明被记者“围攻”,俞敏洪谈及未来教育,马化腾会上发言等等,更是引起了网友们的浓厚兴趣,在互动环节弹幕爆棚。
“相比于普通的视频录制,直播更加具有互动性。网友提出的问题和兴趣点,我们记者可以在现场就进行解答或者采访,给新闻增添了更多趣味。”付丁说。
对此,本报视觉新闻中心负责人表示,直播的方式除了应用于此次全国两会外,日后的突发事件、生活实验室等其它诸多栏目中,同样会加以展现,为读者既讲台前,又展幕后。
记者全武装
身背30多斤机器跑会 设计机位琢磨直播
在当下这个新媒体时代,新技术、新方式的采用已经是大势所趋。在两会现场采访时便有不少媒体记者调侃:“这年头,没个全景设备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
本报两名摄影记者除了每天要早早赶到两会现场,还要策划当天两会内容的拍摄角度。而带着30多斤的机器设备活跃于会场,同样也是力气活儿。
“在传统器材上,每人两台相机搭配4个镜头。而新媒体方面,除了全景相机、云台脚架,我们至少还得准备两三部手机以及自拍杆,用于视频直播以及与后方交流。”付丁介绍,VR视频的机位选择相对讲究。既要让市民感受到两会现场的隆重和火热气氛,同时还要在一些关键位置、环节,收录委员们的表现。
至于直播方面,付丁坦言,由于是首次在全国两会运用直播技术,因此在场景录制的选择之外,还要考虑到主持风格,的确比以往的传统采访方式更加费神、费力。“如果太正式,感觉跟看电视没什么区别,所以不能少了趣味性,但也不能过于随意。”文/记者 朱天龙 制图/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