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产者对产品终身负责,倒逼企业提高质量和技术含量。4日上午,全国政协委员、四川攀枝花钢铁研究院钒钛冶金所所长孙朝晖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在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要求生产企业对所售产品终身保修,企业要想降低维修成本,必须提高产品质量。
孙朝晖表示,目前很多产品的保修期限都很短,比如家电产品,一般保修1年。1年之后厂家对产品不再保修,让消费者自己去市场上修理,赶上质量差的产品,隔几个月就要修一次,苦不堪言。
对此孙朝晖建议,应该从国家层面出台相关规定,要求企业对产品终身保修。修理产品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对企业来说,要想减轻修理产品带来的压力就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同样,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自己的产品,还要不断通过科技创新,让消费者主动更新换代。
孙朝晖以汽车为例,如果一台汽车终身保修,消费者也不会一直让它跑到30万公里,肯定会更换新车。同样,一部手机终身保修,消费者也不会一直使用一部手机。而良好的售后服务,会为企业积攒超强的人气,自然会带动销售业绩。终身保修对企业来说不会是一种压力,相反却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