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园怎样更美?

2016-03-06 01:00 新华社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我”的家园怎样更美?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题:“我”的家园怎样更美?

新华社记者刘奕湛、陈国洲、郭强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力推进,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的双赢之路。

“我”的家园怎样更美?记者采访了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部分全国人大代表。

数字看治污:“2%”“3%”“380万辆”

【案例】在长三角地区,江苏省去年PM2.5平均浓度58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下降20.5%;浙江省2015年设区城市空气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1.3%,较2013年下降23%;上海市2015年PM2.5平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14.5%。

过去5年里,中国四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降低10.1%、9.8%、12.9%和8.6%,提前半年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十二五”规划目标。

【报告回应】今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分别下降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着力抓好减少燃煤排放和机动车

排放。

全面推广车用燃油国五标准,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380万辆。

【声音】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南昌市公交总公司一分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喻春梅: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对公共交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公共交通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所占份额;同时,城市公共交通主管部门也需加强对公共交通企业经营和服务质量的监管,“因为只有保证舒适、方便的乘车环境,公共交通才能成为人们的选择。”

大力“治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案例】在重庆市以接收进城务工子弟为主的璧山城北小学内,孩子们喝的水都是专门的直饮设备过滤后烧开再冷却的,饮水安全已成为学校格外注重的一个环节。

【报告回应】全面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和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

【声音】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傅琼华:水污染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兼顾上游和下游、水中和岸上,同时还应与环保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创新推动水环境和水生态的改善。

发展新能源:让水更绿、天更蓝

【案例】“十二五”期间,我国以年均3.6%的能源增速保障了国民经济7.8%的增速,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8.2%。

在能源结构方面,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分别增长1.4倍、2.6倍、4倍和168倍,带动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了2.6个百分点。

【报告回应】扩大绿色环保标准覆盖面。支持推广节能环保先进技术装备,广泛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加大建筑节能改造力度,加快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开展全民节能、节水行动,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把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我国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

【声音】全国人大代表、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总裁陈康平:当前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应用尚处初期培育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这也意味着发展仍有很大潜力。

全国人大代表、三沙市委书记肖杰:环境治理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必须用好再生资源,做好垃圾分类处理,才能让我们的家园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参与采写:赵叶萍、商意盈)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  作者:赵叶萍、商意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