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党派提案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水资源应统一管理

2016-03-06 05:20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京津冀水资源应统一管理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后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要分别下降23%、15%、18%,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两会期间,各民主党派围绕生态保护、水资源保护等多个领域建言京津冀协同发展。其中关于水资源保护方面,民革中央建议,应对三地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

统一管理水资源

京津冀三省市同处海河中下游流域,面积21.6万平方公里,人口1.1亿人,人均水资源仅286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标准”。

民革中央建议,尽快解决京津冀三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调控和水环境监管等标准不统一,水资源开发保护与水环境治理难以形成合力的问题。

建议尽快出台京津冀地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建立统一集中的水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同时要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要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明确各省市用水控制指标,合理确定跨省市河道断面水质水量目标。严格管理地下水,积极开发利用雨水、再生水及海水淡化等非常规水源,提升城镇污水处理标准,推进再生水循环利用。

加快建设货运铁路

农工党中央提出,京津冀是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地区,这不仅由于产业结构中重化工业过重、能源结构中煤炭消费过多所引起的,也与交通结构性不合理、公路过多承担煤炭等大宗货物运输有关。

为此建议,短期可在京津冀运煤车辆出发地或者三地边界设立公安、交通、环保检查站,加强协同排放管控。要求未达国Ⅲ排放标准的黄标柴油车(以绿色环保标志判断)一律不得在京津冀行驶。未达国Ⅳ标准的柴油车,无论何地牌照,均不得在北京市域行驶。

中长期“治本”的方案是,加快规划建设天津—承德铁路项目,与张唐铁路相衔接,可进一步减少京津冀北部地区大货车交通量,这对于保障冬奥会空气质量和交通安全秩序意义重大。

生态环境协同发展

如何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紧迫而现实的问题。

致公党中央为此建议,由国务院牵头会同三省市成立区域污染协同控制委员会,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制定区域污染防治条例,同时在地方法规中增加区域联防联治内容;研究建立京、津支援河北省重点城市的合作机制;探索建立区域污染防治统一执法机制,制定统一的执法细则;建立区域绿色生态考核体系,率先实行差别化绿色生态考核试点。

以流域生态补偿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为重点,完善京津冀生态补偿机制。开展污染农田、污染场地和污染地下水的等级评定,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建立京津冀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天地一体化”监管平台,加强生态监测、日常监控和定期评估,严密监控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扰动与破坏。

北京晨报记者 王歧丰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  作者:王歧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