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GDP增长目标6.5%-7% 进出口不设具体指标

2016-03-06 06:29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今年GDP增长目标6.5%-7%

资料整理/赵萌 图示制作/潘璠

“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经历着结构调整的挑战,也迎来转型升级的机遇。新旧动力转换的历史关口,中国经济将实现怎样的发展?

在5日开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等系列报告提出了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预期目标。

这些目标将引领2016年中国经济走向。

6.5%至7%——5日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2016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标志着我国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划定了明确区间。除此之外,官方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还有: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进出口回稳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减少。

关键词·经济增速

GDP增长设6.5%的下限

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7万亿元,增长6.9%的成绩单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

李克强表示,以上成绩是在极为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以及国内深层次矛盾凸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取得的,同时,也是在我国经济总量超过60万亿元的高基数上取得的。李克强进而解释称,现在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的增量,相当于5年前1.5个百分点、10年前2.5个百分点的增量。

而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期目标定在了6.5%-7%之间。“稳增长主要是为了保就业、惠民生,有6.5%至7%的增速就能够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李克强指出,该目标考虑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考虑了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也有利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李克强指出,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困难更多更大、挑战更为严峻,我们要做打硬仗的充分准备。但困难和挑战并不可怕。中国的发展从来都是在应对挑战中前进的,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就一定能够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6.5%是个下限。”全国政协委员李稻葵说,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才能确保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更多惠及民生。

经济增速目标为何多年来首次设为区间?同日公布的计划报告指出,这扩大了可接受的经济增速弹性范围。不少代表委员认为,这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预留了空间。

关键词·物价水平

物价不具备大幅反弹基础

在物价调控目标方面,报告提出,2016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3%左右。这一目标与去年目标相同,而去年实际涨幅是1.4%。

计划报告进一步解释说,今年存在一些新涨价因素,但需求偏弱决定了物价不具备大幅反弹的基础。

“物价总水平会比较稳定,但有三件事要注意应对。”迟福林委员说,一是部分服务价格上涨比较明显;二是部分农产品价格可能会出现季节性波动;三是物价调控目标要为价格改革预留空间。

计划报告指出,为改善通缩预期,将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适当定高一些。

关键词·货币政策

稳定币值、防范通缩

报告提出,今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这高于去年目标1个百分点,低于去年实际增速0.3个百分点。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周学东表示,M2目标的确定,要综合考虑稳定币值、促进经济增长、防范通缩、为供给侧改革创造良好货币环境等因素,尤其是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货币政策要为稳增长创造好环境。

此前召开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上,央行明确,货币政策处于“稳健略偏宽松”状态。两会前夕,央行进行了降准操作。

周学东代表认为,一方面货币政策要支持实体经济,但也不宜过度使用,防止出现效应递减和泡沫,要注意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关键词·外贸发展

进出口不设具体指标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报告对进出口增长目标并未提出具体数据,而是提出“进出口回稳向好”。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校长王广谦认为,新时期我国外贸发展在外部需求、竞争优势、出口支撑力、贸易结构等方面发生一系列趋势性新变化,持续30年高速增长的“黄金岁月”已一去不复返。外贸发展目标不设具体数字说明未来外贸发展将更重质量而不是数量。

国家将多措并举、遏制外贸下滑势头:加快落实和完善外贸相关政策,鼓励跨境电商等商业模式创新,优化贸易结构,推进贸易便利化。

“通过外贸转型升级,中国经济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将逐步提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军说。

关键词·民营经济

鼓励民企参与国企改革

报告指出,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大幅放宽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领域市场准入,消除各种隐性壁垒,鼓励民营企业扩大投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在项目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等方面一视同仁。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严肃查处侵犯非公有制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合法权益的行为,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稳定的法治环境,促进各类企业各展其长、共同发展。

此外,在化解过剩产能方面,报告提出要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中央财政将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 文/本报记者 孟亚旭 综合新华社

2016年军费预算增7.6% 6年来最低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财政部提交的《关于201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显示,2016年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中,国防支出9543.54亿元,增长7.6%。这一增幅是2011年以来最低,个位数的增幅也是6年来首次。

这份报告提出,2016年中央本级预算支出27355亿元,增长7%。其中:科学技术支出2706.43亿元,增长9.1%;外交支出519.71亿元,增长8.6%;国防支出9543.54亿元,增长7.6%;公共安全支出1668.15亿元,增长5.3%;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201.38亿元,增长13.7%;债务付息支出3299.29亿元,增长15.1%。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按零增长安排。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海军大校张军社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6年中国国防预算增长幅度7.6%是适度的、合理的。张军社介绍,国防预算增长幅度,首先要考虑国情,“13亿人口,一万八千公里海岸线,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我们面临的威胁也在增加。”第二,我国军队现状与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还有一定差距,装备建设还需要加强。另外,我们的现状与军队目前担负的使命和任务也不太适应。所以,都需要我们继续加大对军费的投入,这样才能提高我们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