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就“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的相关问题答记者问摄/记者 付丁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 今天(3月6日)上午10时,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就“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他表示,用经济进入新常态这个视角来看,中国2015年的经济的表现是非常亮丽的,并表示中国经济绝对不可能“硬着陆”。在谈到就业压力加大时表示,中国不会出现第二次下岗潮。
谈“十三五”规划 篇幅增加为引领市场
有记者问,最近一些年政府大规模简政放权,其实目的就是为了抓紧政府的手,放开市场的腿,让市场在资源的配置过程中起决定作用。但是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篇幅明显比“十二五”规划纲要多出两万多字。规划表达的是政府的意图,篇幅的增长是否意味着政府的手伸得更长了、管得更多了、管得更宽了?另外,“十三五”规划的特点和亮点是什么?
徐绍史表示,“十三五”规划是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按照中央《建议》来编制的。特别注重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把这个边界理得更加清晰。“文字是增加了一些,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对市场主体起到引领的作用。”
徐绍史表示,“十三五”规划的特点和亮点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十三五”规划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当中一部具有特殊重大意义的规划。因为“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的目标。
第二,“十三五”规划是认真贯彻了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理念,来编制这一部“十三五”规划。
第三,规划深入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引领经济新常态。发展新理念和经济新常态贯穿于整个规划的各个领域全部过程,同时发展新理念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又落实在各项重大政策举措上。
第四,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科学设置了“十三五”发展目标。
第五,这部规划纲要有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重大政策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要划清市场和政府的边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的作用。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体现在规划纲要中有25个专栏。
谈中国经济 去年的表现非常亮丽
有记者问,几天前穆迪评级公司下调中国经济的展望,对这个怎么看?今年的经济形势怎么样?最大的风险点是什么?之前索罗斯曾经说过,中国经济的硬着陆是不可避免的,你怎么看这种说法?
徐绍史表示,看中国的经济不能再用传统的、以往的视角看。首先应该用经济进入新常态这个视角来看待中国的经济。新常态对中国经济最核心的是三个概括,就是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我觉得中国2015年的经济的表现是非常亮丽的。”
速度变化,就是在经济平稳运行当中实现了速度变化。去年全年经济增长是6.9%,比2014年还回落了一些,但还是在合理区间,因为我们确定的指标是7%左右。
结构在不断优化。从需求结构来看,消费的贡献已经高于投资;从产业结构来看,三产已经占了半壁江山;从地区结构来看,地区发展朝着平衡、协调、协同的方向发展;从城乡结构来看,进一步优化。
动力在转换。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这些上游产业遇到了较大的困难,但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增长、集聚。
第二个视角,要看走势、趋势。今年1月份的数据也有一些显示出积极的迹象,CPI在1月份达到了1.8%,PPI在1月份环比、同比降幅都在收窄。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四个没有变”,就是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这是我们经济的长期趋势”。
中国的物质基础雄厚、市场需求巨大、区域发展空间广阔、生产要素的质量在提高、宏观调控的经验也在逐步积累。这就是我们信心坚定不移的客观基础。
我们的速度、我们的进口、我们的投资、我们的增长贡献率,都可以看出我们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是十分明显的。中国经济绝对不可能“硬着陆”,“硬着陆”这种预言是注定要落空的。不存在“中国经济拖累全球经济”的说法。
谈就业压力 不会出现第二次下岗潮
有记者问,随着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和经济转型压力的加大,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加上今后几年去产能、去库存的压力也比较大,就业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请问国家下一步将怎样进一步保障和促进就业?
徐绍史表示,中国确实在化解过剩产能,从2013年5月份就叫停过剩产能,不准再核准新的过剩产能的新上项目。这两年,过剩产能的化解工作在持续推进,按照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我们正在从钢铁、煤炭两个产业入手,来化解过剩产能。”徐绍史说,5年之内钢铁产能要去掉1-1.5亿吨。3到5年内,煤炭产能要退出5亿吨,还要减量重组5亿吨。中央也已经拿出一大笔资金作为奖补资金,重点帮助国有企业安置这些困难职工。徐绍史强调,化解过剩产能绝对不会出现第二次下岗潮。
他指出,中国的就业问题是比较乐观的。有些企业虽然比较困难,但也在采取措施稳定岗位;中国经济总量在不断扩大,其中一个带动点是就业比过去要多得多;三产吸纳就业的能力更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劳动力在企业地区间、行业间的流动越来越快,劳动岗位的匹配也越来越快、越来越准。
“我们还为大学生、失业和返乡农民工、困难企业具备再就业能力的职工、困难地区有就业意愿的人员和确实有困难的就业人员准备了三张网。”徐绍史说,就是就业信息网、职业培训网和社会保障安全网,“来兜住这五类人”。
谈民生难题 “十三五”脱贫人数5575万人
有记者问,教育资源不公,医患矛盾突出,养老保障和服务有待完善,“十三五”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姓最关心这些民生难题能否得到解决,自己能得到多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请问“十三五”规划在解决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难题方面有哪些实招和硬举措?
徐绍史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两个指标非常关键,一个是国内生产总值要翻一番,二是城乡居民收入要翻一番。“十三五”规划在民生问题上主要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民生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全力实施脱贫攻坚。2015年统计了2015年脱贫的人数是1442万,所以“十三五”期间我们需要脱贫的是5575万。
在“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的清单,明确政府的职责,来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提高教育和健康水平,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要达到90%,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的年限要提高到10.8年。
同时我们还要实施“健康中国”的行动计划,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人均预期寿命在“十三五”期间要提高1岁。
谈房地产 有信心和耐心化解库存
有记者问,一二线的城市最近好像有炒楼的问题,房价也越来越高,很多百姓买不起房子。但是看到三四线城市却有库存的问题,您刚刚提到说中央政府有政策储备,能够应对经济上的问题,请问您认为平衡的问题怎么解决,就是一二线和三四线之间的平衡。
徐绍史表示,今年年初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去库存,主要是满足购房刚需,减少交易成本,这对房地产市场是有利的。现在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库存将近7.2亿平米,库存较高,化解库存不是容易的事情。未来会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尽量多采用货币化安置。还要继续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构建租和购买并举的住房制度。
徐绍史表示,目前我国住房租住的比重太低。要因地制宜进行调控。在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速度快,政府要采取限购等措施进行调控,也可以使用经济手段调控。要透明房地产用地信息,“最重要的是打击违规违法投资需求”。他表示有信心和耐心化解房地产库存。
近几年两会上发改委主任答记者问的首个问题
2015年3月5日 中国经济去年(2014年)以7.4%的增速创下了新世纪的最低,对此外界有很多分析在唱衰中国经济,甚至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的奇迹已经结束,可能会出现断崖式的下跌。作为中国宏观调控部门的负责人,您(徐绍史)对这个观点有什么看法?
2014年3月5日 最近一段时期,一些海外的机构和媒体纷纷唱衰中国经济,认为中国经济存在很大的风险,前景堪忧。您(徐绍史)认为中国经济会不会出现危机和衰退?
2013年3月6日 本届政府这五年赶上金融危机最严重的一次,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作为宏观调控部门的负责人,您(张平)如何评价?
2012年3月5日 去年(2011年)我们国家GDP增速是9.2%,应该说社会各界对这个数字看法不一,尤其是我们注意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国家工业增长、企业利润增速都在下滑,不知道张平主任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今年我们国家定的目标GDP增长是7.5%,这个数字是远远低于往年的增长,不知道是基于哪些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