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回马枪”透露哪些信号?

2016-03-08 01:23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巡视“回马枪”透露哪些信号?

2016年,中央纪委对已经巡视过的单位要杀“回马枪”。这轮巡视“回头看”明确在辽宁、安徽、山东、湖南4个省进行,这在党的十八大以来还是第一次。

信号一:巡视工作常态化,越往后执纪越严。“‘回马枪’在中央巡视首次出现,意味着巡视工作已经实现常态化,巡视制度更加完善,巡视监督更加深入。”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侯欣一表示,“回马枪”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标志着巡视工作常态化,巡视制度更加科学完善。

此外,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分析,巡视“回头看”,也带有“对巡视本身进行‘巡视’的意味”。这种既考“答题人”、又考“监考人”的制度安排,目的是通过对效果的评估进一步完善巡视监督体制。

信号二:打破“过关”心态,反腐“利剑”时刻高悬。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说,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首次杀出“回马枪”,是对已巡视过的地方、单位发出警示:莫有高枕无忧的“过关”思想,只要违纪违法,“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落下。

信号三:督促改进落实,治理“为官不为”。“巡视‘回马枪’的重点是检查有没有遗漏的问题,以及巡视整改落实情况。此外,还可以深入发现新问题和新线索。”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金马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泽林等代表委员说。

其间不少地方主要领导干部岗位调整,发展中也面临新问题。对新问题“再了解”,对整改落实不到位的“再整改”,可以形成持续性监督。

汪玉凯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有些改革和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少数干部不作为、不会为、乱作为。“巡视‘回马枪’对于治理干部‘为官不为’问题也具有很强的推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吉林省委专职副主委郭乃硕表示,“巡视‘回头看’对干部要求将比首轮巡视更高。”

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李楠楠(QN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