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灵:要让百姓知道是在承担谁的风险

2016-03-08 03:22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吴晓灵:要让百姓知道是在承担谁的风险

去年对于一些投资者来说比较“心塞”,投资股票被套牢,购买某些金融产品又踩雷。3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互联网公司开展金融业务必须取得牌照,投资者在投资前需充分了解公司的性质和金融产品的具体名称,监管部门也应当对非法经营金融业务保持警惕、主动介入。在证券市场的监管方面,吴晓灵认为监管应定位于信息充分真实披露、保证交易公平,严厉打击虚假信息、内幕交易、价格操纵,“在资本市场就和反腐一样,要让他们不敢违法” 。

若从事金融中介P2P平台必须有牌照

北青报: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3000余家被监测的P2P借贷平台,问题平台占46%。P2P平台为何会出现这么大的风险?

吴晓灵:现在很多的互联网企业介入到了金融服务当中去,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互联网进入金融业务,并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也就是资金融通的中介。如果真的做了金融中介活动,必须有金融的牌照、许可。没有许可,你就是金融信息的服务平台。监管当局说了好几年了,你这个金融信息的服务平台不能够有资金池。

P2P的本意是点对点、一对一的融资,直接签订借款合同,平台只是把想借款的人和出借的人集合在一起,将他们配对,这就是信息平台的本质作用。资金要放到银行那里,在银行那里,把出借人的钱打到借款人的账户上,完成出借的活动,这是正规的做法。如果要是说,不是直接打到借款人那里,而是打到信息平台公司那里作停留,这就是建立了资金池,这就是吸收存款的行为,这种行为必须有金融牌照。

北青报:也就是说,大量的P2P公司都没有拿到牌照就做了吸收资金的事情?

吴晓灵:现在很多P2P公司没有遵循这个原则,这样就造成一些风险。风险就在把钱拿过去以后,平台拿出去做了什么事情客户不知道,也不知道有多大风险,如果平台一跑路了,投资者受到很大损失。

很多P2P公司,很多问题都是打着金融业务的旗号,比如说我是给融资租赁融资的。一个融资租赁的标的是很大的,一个小的出借人是不可能完全在金额上匹配的,这时候就会出现很多的风险。

投资者要有风险意识 监管部门要主动介入

北青报:如何才能减少P2P的风险?

吴晓灵:我提出的建议就是,如果互联网平台出售金融产品的话,你必须有金融产品的销售许可,而且你必须要说清楚你卖的金融产品的具体名称是什么,比如是贷款、基金等等,让老百姓知道我是在承担谁的风险。

北青报:那我们现在是有这个法律,但是缺乏监管是么?

吴晓灵:这个问题在法律上是明确的,过去对这种信息平台到底在干什么,没有人去认真地检查,处于一个几不管的状态。 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他们非法的金融活动,一般来说监管当局没有主动去检查,只是到了风险暴露之后,才来认定其该不该做这个活动。

监管是有不够的地方,另一方面就是我们的监管部门有发展的责任,一般来说,对它自己的行业和它批的机构关心得比较多,为了行业的发展,有的时候监管严,有时宽松。监管部门批了正规的机构,但有人在外面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情,你看到了是不是应当有一种意识、警觉性啊?

北青报:我们看到一些“宝宝”产品做了很多广告,最后还是出了问题。

吴晓灵:凡是做金融产品的广告,应当了解它是不是有这个金融许可。如果它没有融资租赁业务的许可,就不能做融资租赁业务。

P2P企业介入金融活动,必须有金融牌照,没有的话,就只能做我们开始说的纯粹信息平台。互联网企业介入金融业务,建了资金池、发行股票债券,绝对要有金融牌照,销售金融产品也要有牌照,没有这两项,你就只能是点对点的融资,钱不能经过这个平台。只要你不是把钱打到借款人那里,只要是打到一个平台公司去,你就要问它,它有没有金融牌照。

北青报:感觉很多投资者可能一开始并不清楚这些事情,还是要提高意识。

吴晓灵:是的。投资人应当树立我是财产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你要对自己的钱负责。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有些平台给你百分之十几的回报,你想想现在实体经济这么困难,它把这钱借给谁去?凭什么能得到百分之十几的回报,百分之七八都很难的,银行都不敢给这么高的回报,它凭什么敢给?所以作为投资人要意识到,高收益下必然有高风险,所以你要问问它,我把钱给你了,你到底有没有金融牌照。

要像反腐一样打击资本市场欺诈

北青报:投资者比较难过的是,不仅P2P投资被骗,之前股票也被套牢了。

吴晓灵:炒股被套牢是常有的事儿。投资就是直接融资,筹资人要把自己说清楚,决定权在投资人。监管部门就是市场警察,负责市场秩序,要看发行股票的企业是不是信息充分真实地披露了,你里面有没有欺诈行为 。

北青报:大家很想知道什么时候能解套?该怎么理财?

吴晓灵:这个我不好说。股票投资,中国人不太相信价值投资,投资比较盲目。你要想投资,就要对自己的财产负责,一定要了解一下企业,但是这些话很多人听不进去。我就主张一般人去银行定期存款,或者买国债,或者买基金,你把钱交给好的基金管理公司,它是分散投资的,收益总体上比你自己买股票稳定些。

北青报:感觉中国的股市好像没有国外那么有规律。

吴晓灵:中国的股市确实不完善、不成熟,在信息披露、交易规则、严厉打击违法行为这方面是不如成熟市场规范的。

北青报:大家似乎把责任归于了某个监管部门的领导,换了领导就能好么?我们在监管方面应当怎么完善呢?

吴晓灵:现在中国的股市不成熟,交易规则不完善,监管也不到位,这些不是证监会个别领导人的问题,因而监管部门需要完善法规、完善交易制度,加大对违法的惩处力度,监管的定位就是信息充分真实披露、交易公平,不能有内幕交易、价格操纵,要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就像是开个菜市场,政府不管菜市场的价格,政府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参与者不能欺行霸市,要明码标价,不能欺骗老百姓,不能把胡萝卜说成人参。

北青报:所以未来要实行的注册制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吴晓灵:对,注册制的核心就是信息充分披露,把股票发行的主动权交给市场,让市场决定股票的价格。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不能欺诈、利益输送,有了这些问题就要严厉打击,打击到你不敢做,就像反腐一样,让你不敢腐、不能腐,资本市场其实是和反腐一样的。

北青报:未来“一行三会”的改革会怎么进行?现在大家争论比较多,有人同意大央行,有人说在现在的基础上作出一些修改。

吴晓灵:不管怎么改,关键是要把金融监管理念的定位弄清楚,政府该管什么,理清楚就好办了。“三会”原来都是人民银行的,1992年证监会分出去了,1998年保监会分出去了,2003年银监会分出去了。原来也都在一起过,但是市场越来越复杂了,分出去了。分出去以后做得不好,最关键的问题是理念不好、定位不好,要在这些问题上先想好,然后再想如何提高效率。

政府工作报告不是说了么,要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然后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先考虑好怎么弄效率能够更高一些,怎么样能减少监管的空白和交叉,再来讨论监管机构设置问题。

责任编辑:李楠楠(QN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