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洁夫:我外孙看病4小时挂不上号

2016-03-09 14:32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全国政协召开记者会

刘长铭:不会买昂贵学区房

黄洁夫:号贩子八千卖号医生分不到钱

   

今天上午,胡晓义、范小建、黄洁夫(从左至右)等5位全国政协委员在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   摄/记者 吴海浪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温如军 周超)今日上午,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在记者会上回应医院“号贩子”时表示,有专家号被号贩子炒到8000块钱,而医生一分钱也拿不到。

上午,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5位全国政协委员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任务、特困人群精准帮扶、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除黄洁夫外的4位委员还包括,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国务院扶贫办原主任范小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胡晓义,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原副部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原主任李卫红,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常委、北京市第四中学校长刘长铭。

谈看病难

两会后将调研“看病难、看病贵”

针对记者提问“看病难”问题,黄洁夫委员称,医改从2009年启动,至今已有7年,每年都是两会的热点话题。

黄洁夫坦言,尽管7年来,医改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但是跟老百姓的需求还有很大距离,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还没有根本缓解,“最近几天有很多政协委员对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提出很多好的建议,我想好的意见政府一定会采纳,可能有些意见比较尖锐,但是这些政协委员都是希望医改能成功。”

“我们想了解各个地方的经验教训,希望能够总结出一些措施来推动医改。”黄洁夫分析,看病难的原因主要是优良的医药卫生资源在中国不足和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我们有很多医院,有很多社区医疗所,但是很多都没有人去,都涌到大医院来,大医院是一票难求,小医院是门可罗雀,优良的资源不够。城市和农村分布相当不均匀,这样造成人民群众看病很难。”

黄洁夫透露,今年政协调研题目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由三个副主席带队,两会后动身。

谈器官移植

肾移植将纳入大病救助

会后,黄洁夫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透露,去年宣布了今年1月1日开始,公民捐献才是唯一的合法器官来源渠道。

去年,老百姓死亡后捐献器官达到2766例,近8000多个器官,再加上亲体捐献,差不多近3000例。今年捐献器官1万多例。因为器官来自于医院,所以器官质量大大改善,去年一年的成活率是历年来器官成活最好的一年,成为亚洲器官捐献最多的国家。

去年10月全球器官捐献会议全票通过,中国加入世界器官移植大家庭。在全球器官移植超万人的会议上决定,今年10月份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器官移植大会。

当器官来源变成公正透明以后,这就是社会互相依赖的事业。现在很多病人是交不出钱,不能做器官移植手术。为了保证公平,我们绝不能有经济门槛,因为很多捐器官的是穷人,他捐了器官,但如果他亲人不能享受移植,这就不公平,所以已经在制定相关政策。

首先将肾移植纳入大病救助政策,逐步扩大到肝移植,心移植,肺移植等。器官移植在其他国家都是纳入基本医疗。器官移植成为老百姓享受的服务,很快就要到来。

谈号贩子   号贩子炒高专家号  医生一分钱拿不到 

医疗资源的稀缺还衍生出了“号贩子”猖獗等“次生灾害”,治理“号贩子”多年,收效却不明显。

黄洁夫表示,号贩子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老百姓要看一个好医生真难,很不容易找到一个好医生。“同时不是救人救命花4500块钱,而是一个门诊号花4500块钱。这反映了我们国家的医疗资源结构性矛盾严重错配,都集中在大医院,基层医院没有人去看病。”

同时,国家规定的价格没有正确反映医生合理的劳动收入。 “我跟大家讲一个事情,昨天中午我们十多个政协委员坐在华北宾馆吃饭,我们十多个人中间有六个都是医学专家,大家都说他们的医院有号贩子在炒他们的号,其中有一个神经外科医生,他的号是8000块钱,他是一分钱拿不到的,他也不知道炒到8000块钱,所以医生感到很委屈,他一天要看60到100个病人,病人花几千块钱到他这儿来,几分钟就打发了,他也感到心里很疼,患者走了不是感谢他,而是满脸怒气,花了那么多钱几分钟就打发走了。”黄洁夫说。

对“医生不能加号,同时有些医院取消门诊号”的建议,黄洁夫认为“用计划经济的手段断绝这个事情,大多数政协委员觉得是不可行的”,“这就像外科医生治腹腔脓肿,不能切开引流了就解决问题了,切开排脓引流要好几天,过几天可能就复发了,复发还可能致命,所以要进行根治性的治疗,要把病灶切掉。”

黄洁夫表示,根治号贩子还是要靠推动我们的改革和发展,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起决定性作用,政府也要发挥好作用。2万多家医院要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改革,该公立的就公立,该民营的就民营,该慈善的就慈善,老百姓的选择多了,医生的合理价格可以在不同的就医环境里公正地体现。 

黄洁夫告诉记者,自己也曾经遇到过“号贩子”问题。“我女儿带我外孙去儿童医院看病,用了4个小时也挂不上号,我女儿都哭了。她回来说看病真的好难。”     

谈学区房   不会买“40多万一平米”学区房

作为中学校长,或许对“择校热”有一定的发言权。 

刘长铭表示,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大力兴办民办教育。据介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中都谈到,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的标准化建设问题,改善弱势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优化教育布局。 

所以构建一个现代的国民教育体系,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都担负着重要功能,公办的教育应该不断地推进公共教育资源的标准化配置,我们的社会不断进步,配置的标准和底线会不断提高,而民办教育更多地向社会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够谈到构建成现代的国民教育体系。我相信我们把蛋糕不断做大和做出各种口味的蛋糕,择校问题会逐步得到缓解,我们的教育会逐步满足人们对教育的需求。

被问及日前北京40多万一平米的“天价”学区房事件,刘长铭表示,自己不会去买。“我会把更多的精力和家庭财力放在改善家庭教育品质和质量上。很多事例证明家庭教育是决定孩子未来职业成功、生活幸福最重要的因素。

“我做教育做了40年,集40年之经验,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跟大家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改进家庭教育上。”刘长铭建议,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品格、性情、兴趣,开阔他的眼界,开阔他的胸怀,使他将来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生活和学校生活当中。家庭教育是决定这个孩子未来职业成功、生活幸福的最重要因素。”

谈留守儿童   网上留守儿童的照片看后百感交集 

春节过后,网上流传这样一张图片,7岁的小男孩在和即将离乡的母亲分开时哭喊“不要对我这样”,小小年纪和父母分割是我国农村6100万留守儿童的缩影。

上述图片引起了网友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刘长铭表示,自己看此照片后百感交集。“留守儿童是我们国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父母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应该关注他们孩子的教育问题。”

由于工作的关系,刘长铭对乡村学校和留守儿童有了一些了解,“一个老师、一两个学生”的学校他都亲眼见过。在农村考察过程中,刘长铭看到一些比较成规模的学校,所谓成规模的学校也就是一二百名学生,他们的校长表示,原来有五六百名学生,现在减少到一二百名学生,他们的营养早餐都能保障,鸡蛋、牛奶都能保证,这体现了政府和社会对他们的关爱。

在三年前,教育部等五个部门出台了一个关于留守儿童的工作意见,最近国务院又出台了关爱留守儿童的意见,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这个工作的高度重视。

对留守儿童问题,刘长铭建议要强化政府的责任,真正切实落实这两个意见的精神,特别是我们要重新认识农村小学存在的意义,它对于打造乡村文化的重要作用。 

“过去我们撤并是从效率考虑来推进乡村教育的一种方式,现在我们可能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我们要看到一个乡村的学校对于这个乡村文化的建设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刘长铭说。

本版文/记者 温如军 周超

责任编辑:冯强(QN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