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修改的立法法实施情况如何?今年提交审议的慈善法草案有哪些亮点?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10日举行记者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推进改革,为改革提供法律支撑和依据。”她说,“同时,我们严格地依照法律权限和法律规定行使这些权利,并严格监督授权决定的执行情况。”
已有6个设区市出台地方性法规
去年修订的立法法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郑淑娜介绍,截至今年2月,全国27个省份中,已有24个省份作出了确定设区市行使立法权的决定,涉及214个设区的市、自治州、地级市,占到总数271个中的79%,6个设区的市已出台地方性法规。
对于舆论担心的扩大地方立法权存在立法重复、选择性立法、立法质量难以保证等隐忧,郑淑娜说,立法法为此设立了五道防线,也给设区的市规定了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保护三方面的立法权限,并强调不能与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包括省里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
通过慈善立法“看住、用好”善款
今年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慈善法草案备受关注。“善款怎么能够看住、用好?慈善行为怎么规范?一靠自律,二靠严管,自律和严管的主要途径是信息公开。”谈到本次大会正在审议的慈善法草案,全国人大内司委副主任委员王胜明表示,慈善法草案在许多方面对信息公开作出规定。
他说,慈善组织的生命力在于信息公开。慈善法草案根据不同主体和方式给慈善组织规定了信息公开义务,明确规定慈善组织必须定期公开组织基本情况、慈善项目运作情况、募款目的、募集金额和用途等。此外,草案还规定了信息披露的平台和违反信息公开义务的法律责任。
对于各界争议较大的“互联网募捐”是该放开还是限制,王胜明表示:“赞成有所限制,如果放开也应当根据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逐步放开。最终如何规定,要看多数全国人大代表的意见。”
环保部“土十条”即将出台实施
有记者问,“镉大米”事件引发对土壤污染问题的关切,本届人大常委会将土壤污染防治法列入了常委会规划,进展如何?
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袁驷介绍说,土壤污染防治事关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直接或间接影响食品和饮用水安全,关系到能否可持续发展,但我国土污染防治工作基础相对薄弱,没有专门的单行法律,缺乏有效监管的法律依据,亟待立法解决。
袁驷介绍,环保部最近专门设立了大气、水、土污染防治司,也已经出台了“大气十条”、“水十条”,即将出台实施“土十条”。规划土壤污染防治法,包括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调查、监测标准体系,重点针对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等,目前环保部正起草土壤污染防治法建议稿,初步拟订2017年提交给人大常委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