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记者会聚焦提振经济发展信心
3月11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召开记者会,邀请多位企业家委员就提振经济发展信心,企业在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中怎样发挥积极作用回答记者提问。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傅成玉(见图)表示,国企不换体制机制,很难把现有的资产、原来的不良资产盘活、把增量资产做优。
缺少培养
人才体制机制
在振兴实体经济方面,国有企业应该怎样作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傅成玉表示,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有企业需要发力,这个力源就是改革。
傅成玉认为,在国有企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和传统制造业,现在需要在改革上发力,包括技术创新。我们说技术创新,不仅仅是投资,也不仅仅是研发能力,不仅仅是人才,最关键的是体制机制。中国不缺人才,缺培养人才、使用好人才的体制机制。
腐败毒化企业经营环境
对于国有石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改革是什么?傅成玉表示,中国石油工业需要进行体制机制的调整。在企业内部也需要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其实三家石油公司每一家都是一个完整的石油行业,只是大小规模不等而已。在世界上,这是不符合行业发展规律的。今天改革走到这一步,我相信下一步深化改革需要提上议事日程。”
傅成玉还发表了自己对石油行业反腐的看法。“反腐对我们来说,净化了我们的‘空气’,特别是净化了我们的政治生态和经济生态,使我们企业能够更健康地发展。比如说周永康,不仅仅是对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很大损失,在我们石油行业里,对干部的风气、对企业的风气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傅成玉认为,反腐不是我们看到的几个贪腐案,其实腐败毒化了我们的经营环境和干部作风,是最严重的伤害。从石油行业,我们应该进一步肃清周永康的余毒。
“一带一路”要考虑绿色
“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发展机遇,企业应该怎么做才能真正“走进去、走上去”?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彪表示,“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既然勾画出来了,形成全民共识、全人类的共识,我们就要把握好如何走进去、如何融进去这个关系。
如何把握这两者关系呢?我觉得中国企业就要找最大公约数,就要找我们走进去,和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公约数是什么。我认为最大的公约数就是两个字:绿色或者是生态。因为绿色和生态是没有国界的,巴基斯坦人也好,印度人也好,也向往着蓝天绿地白云,向往着青山绿水、金山银山。所以我觉得“一带一路”战略的融进去,一定要考虑绿色先行、生态先行。
中国经济不会陷入通缩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中国泛海控股集团董事长、总裁卢志强表示,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关键是站在什么角度、以什么心态去看待。如果你充满信心、充满自信,那么你从变化当中看到的更多是机会,相反你看到的更多是困难。中国经济下行是缓慢下降的过程,不是大起大落的过程,当然就不是“硬着陆”。
至于通缩,通常一般经济学采取的是用CPI作为观察的变量,也就是说CPI的涨幅持续6个月的时间区间不超过1%。而2015年我国CPI基本上稳定在1%—2%。今年1月份CPI大约是1.8%,刚公布的2月份CPI大约是2.3%。加上我国M2的增幅一直在12%以上,GDP在7%左右,这些指标综合起来看,显然得不出我国进入实质性通缩的结论。但是客观讲,现在通缩的压力在增大。
重视支持生产性服务业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表示,服务业现在已经是我们国家的半壁江山,服务业也是我们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这里特别呼吁,我们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和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在面向消费端的服务业搞的红红火火,“互联网+”热潮席卷大江南北,但是相对于生产端的服务业还是冷冷清清的。他认为,这是差距,但也是潜力和机会。希望消费端的“互联网+”大军向生产端来看一看,“我觉得这必然是一片蓝海,必然有很大的空间。”
新旧动能转换是一个非常大的发展机遇,有很多发力点,应该提振信心,在世界市场上打响中国制造的品牌。
民营企业家要敢于担当
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传统产业继续转型升级的新常态下,民营企业家群体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亿达集团董事局主席、大连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荫环表示,虽然在我们国家出现了钢铁、矿产等行业的低端产能过剩,但是我们要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是一个消费大国,特别是需求日益旺盛的现代服务业、健康养老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还有智能产业,都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30多年来,民营企业、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创造了60%以上的GDP,50%以上的税收,80%以上的就业。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天的民营企业完全有能力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北京晨报记者 王歧丰 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