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发布会:中国并未陷入“通缩”但压力在增大

2016-03-12 04:45 京华时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中国并未陷入“通缩”但压力在增大

为国产品牌“代言”,傅成玉委员手举华为手机与台下记者互拍。京华时报记者 周民 摄

为国产品牌“代言”,傅成玉委员手举华为手机与台下记者互拍。京华时报记者 周民 摄

为国产品牌“代言”,傅成玉委员手举华为手机与台下记者互拍。京华时报记者 周民 摄

3月11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举行第四场记者会,主题是“谈提振经济发展信心”。此次记者会,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彪,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中国泛海控股集团董事长、总裁卢志强等5位全国政协委员参与,就中国经济是否面临通缩危险、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该如何协调发展,民营企业应该如何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等问题,接受记者采访。      

宏观经济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非大起大落

对于“中国经济可能会面临着‘硬着陆’和通缩的风险”的忧虑,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中国泛海控股集团董事长、总裁卢志强肯定地表示,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也不会陷入通缩。

卢志强说,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关键是站在什么角度,以什么心态去看待,如果你充满信心、充满自信,那么你从变化当中看到的更多是机会,相反则看到的更多是困难。所谓“硬着陆”指的是经济大起大落,这显然不符合中国经济当下和未来发展趋势。2013年至2015年三年GDP增长分别为7.7%、7.3%、6.9%,是缓慢下降的过程,不是大起大落,当然就不是“硬着陆”。

至于通缩,通常一般经济学采取的是用CPI作为观察的变量,也就是说CPI涨幅持续6个月区间不超过1%,通常解释为是通缩。去年我国CPI基本上稳定在1%—2%。今年1月份大约是1.8%,近日刚公布了2月份的CPI,大约2.3%。再加上我们国家M2的增幅一直在12%以上,GDP在7%左右,这些指标综合起来看,显然得不出我国进入实质性通缩的结论。但客观讲,现在通缩的压力在增大。

非公经济

中国的企业家有情怀不会忘本

在谈及“非公经济发展的空间与机遇”的问题时,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彪表示,从目前看来,我们确实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一些挑战,但是在新常态下的转型方式、调结构给我们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中国经济提供了无限广阔的机会。

“3月4日下午,总书记对非公经济发表了重要讲话,应该说解除了我们这些非公有制经济的所困、所惑、所思,让我们切实感受到对未来发展的信心。”王文彪称,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重要的消费大国之一,而且中等收入人群位居世界之首,这些收入人群每年增长在20%以上,这本身在我们国内就有一个巨大的市场潜力。

关于民营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王文彪认为,人生应该有三个母亲:第一是亲生母亲,要孝顺;第二是祖国母亲,要报效;第三是大地母亲,要保护。所以这是我们在座的和所有公民的应尽责任。此外,企业的经营是没有国界的,可以是世界的。我们中国的企业家是有情怀的,是有祖国的,是不会忘本的。

企业出海

企业走出去忽视打造自己品牌

有媒体问,最近几年中国对外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这其中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当然也有“败走麦城”者。中国企业走出去还有哪些风险存在?

卢志强表示,中国的企业走出去,最早的大概有二三十年时间。近几年来,特别是最近三年,随着国家出台了大量的支持走出去的优惠政策,可以说中国企业走出去在全球是风起云涌。应当说无论是对国家经济的提升,还是对企业的发展,无疑都是正确的。走出去这几年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有一些很成功的案例,也有一些失败的案例,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都有,确实应该值得总结。在他看来,有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走出去的企业要顺势而为、顺势而行、顺势而成。对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对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对国际汇率变化的动态要了解,反之,简单地走出去,很多企业就是在这个问题上吃了亏。第二,到一个异国异地去投资,首先你要深度地知情和融合,很多企业不了解这个国家、社会、法律的基本形态,不了解它的市场形态,盲目进入,这也是失败的一个原因。第三,走出去的企业往往忽视了自己品牌、服务模式、产品的打造。

京华时报记者 孟凡泽 陈艳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  作者:孟凡泽 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