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原党委书记郭大成:
建立京津冀“医保”互联互通机制
本报记者 方芳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区域间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京籍居民和在京就业者选择到河北、天津置业居住与养老,北京医疗保险跨津、冀使用并实时结算,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原党委书记郭大成谈到,协同发展,互联互通,不仅是这些硬件的建设,也是贸易的畅通、资金的融通、文化的相通和人员的流通,更是政策的沟通、体制机制的连通和制度规章的疏通等方面的互联互通。这样才能形成全方位的、立体化的大联通,进而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他这次带来了《关于建立京津冀“医保”互联互通机制的提案》。
“我的这个提案是源于我关注到一种‘候鸟’式流动现象。” 郭大成说,引导和鼓励人员的流动,特别是从北京、天津,以及石家庄等大城市向中小城市,甚至向乡村流动,是有利于缓解首都、直辖市和省会等大城市压力的有效方式之一。流动的方式很多,其中有一种流动方式值得关注,即“候鸟”式的流动。目前,在北京生活的退休人员中,有很多人想过一下“候鸟”式的生活,即随着季节的变化,到外地去住一段时间,例如夏天去北戴河或承德纳凉,冬天去张家口赏雪等等。当然,还有想去更远的地方,如云南、海南或东北、西北等地。
但是,由于现行“医保”制度没有实现互联互通,按现行“医保”规定不能异地使用,各类药品也只能携带很短的时间。这种美好的“候鸟”生活受到限制。为了有利于人流动,他建议:京津冀之间人员“医保”的互联互通,应列入日程,并尽快推进。
这种“候鸟”式的流动,从人数看,少则以万级计算,中则以十万计算,多则以几十万级计算;从时间看,少则以月计算,中则以季计算,多则以年计算。近年来,这种“候鸟”现象在东北三省已经出现,比如,在海南省的黑龙江村,吉林村等。因此,要重视这种现象,要研究这种需求,要积极推进这类问题的解决。
随着《“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正式印发,京津冀互联互通必将进一步深化,人流、物流、资金流的交流必将会更加便捷、频繁,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民政厅厅长赵风楼:
河北要打造北京“异地养老”首选地
河北日报记者 王成果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发展养老事业带来了重大机遇。”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民政厅厅长赵风楼表示,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十三五”期间北京不再新建大型养老机构,河北具有区位、环境和生态优势,数量庞大的北京老年人养老需求预计将加速向河北转移,为河北带来较大的养老市场。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以我省为例,2015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756.6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10.19%,同比上升了1.02个百分点。
“‘十三五’期间,围绕日益增长的京津老年人口异地养老服务需求,河北将加快推进环京津医养结合型养老示范基地建设。11个设区市和环京津县(市),都将建设至少1所有一定规模、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基本满足三地养老服务需求的医养结合型示范养老基地或养老服务设施,打造北京‘异地养老’首选地和京津冀养老服务产业聚集地。”赵风楼代表说,现在,省民政厅正按照民政部的安排,牵头起草京津冀三省市养老机构建设规划。
为有效承接京津养老需求,赵风楼代表建议,加大对河北的支持力度。河北养老服务业目前存在着养老服务队伍招工难、流失快,养老产业发展面临资金制约、“异地养老”医保结算难等问题。尤其是京津冀地区没有实现异地医保结算,京津老人入住河北养老机构,医疗费用无法使用户籍地医保结算,制约和影响了京津冀三地跨区域养老需求的对接。
“在多元化的服务模式上,我们要进一步鼓励各地发挥各自优势建设养老服务机构和养老社区。”赵风楼代表说,借助北京、张家口申奥成功和张家口、承德地区气候以及地理位置优势,打造京津冀候鸟式养老服务区;借助秦皇岛海洋资源优势,打造京津冀休闲、养生、娱乐、旅游为一体的养老服务区;借助廊坊保定地区紧紧环绕京津的地域优势,打造性价比突出的宜居养老服务区。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宗国英:
新区要发挥协同发展引擎作用
天津日报记者 李川 刘冬梅 魏彧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宗国英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确定的天津“一基地三区”定位,主要承载地都在新区,特别是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滨海新区要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引擎。新区要强化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握机遇,发挥优势,努力多做贡献,体现积极作为。
“过去一年,新区制定了《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三年行动方案(2015-2017年)》,明确七方面17项重点任务。在对接北京优质资源、推进京津冀通关一体化、推动区域交通一体化、加快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建设以及配合做好大气和水污染联防联控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为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打下了良好基础。”宗国英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打造东部滨海发展区核心区。着力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带动唐山、沧州两翼发展,建设立足区域、服务全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二是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重要承接地。依托各功能区平台优势,积极吸引央企、大集团总部、跨国公司、运营中心、物流中心等落户,努力使新区成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载体。
三是打造京津冀创新驱动支撑点。加快“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京津合作示范区”等载体建设,打造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加快建设“双创特区”,打造创新创业中心,在京津冀创新驱动发展中走在前列。
四是打造区域深化改革开放示范高地。依托自贸区体制优势和先行先试政策优势,继续深化“十个一”改革,特别是加快推进自贸区建设,提升行政高效化、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国际化水平,为京津冀乃至全国提供更多经验示范。
五是打造现代化城区新形象。持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构筑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继续实施“四清一绿”行动,特别是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按照国际标准建设核心标志区,用3到5年时间成为代表新区形象的靓丽名片。
以人为本
增进民生福祉
荆平
发展的最终意义在人,京津冀协同发展最终也要落实到“人”上。深入推进这项大战略,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不容忽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协同发展,不管怎么协同、如何发展,归根到底都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因此,三地的整体规划、政策举措以及具体工作,都应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发展”导向,注重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随着京津冀“生活圈”逐步联通融合,三地间的人员流动越来越频繁,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社会保障等方面势必面临一系列现实问题,亟须合力破解。紧盯民生需求上的“公约数”,在大格局上综合施策,才能密切区域联系,融通三地生活,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以人为本、民生为重,超越行政框架和壁垒已成共识,但在“怎么做”上还需要更多高超智慧和有效办法。应当看到,协同发展不光是硬件建设上的互联互通,还有政策的沟通、体制机制的连通、制度规章的疏通,更为重要的是三地群众生活、人心的融通。我们必须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在制度设计上多做文章,在探索突破上多下功夫。只有通过破解一个个具体民生问题,实现制度的有效整合与升级,三地的群众才会共享资源、共谋发展、共建家园。我们相信,以医保、养老等当务之急为突破点,撬动三地民生领域的融合改革、包容发展,必将为区域协同发展增添更多动力、送上更多“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