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北京3月12日讯(记者 田北北)家住通州区的老吴已经退休5年,连日来,他每天一早就会打开电视收看全国两会报道,无论是记者会、还是各类新闻有关两会的报道,他都会一天不落的观看。他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听了之后更让他感觉欢欣鼓舞,“政府工作报告都是围绕惠及民生、为民服务展开的,听了之后欢欣鼓舞。代表、委员们的提案、议案也是紧抓实际,都是老百姓关心的实实在在的内容。”
老吴的小孙子再过一年就要上小学了,全家对于孩子的教育非常关注,孩子要去哪里上学才能享受到好的教育资源是全家人最为头疼的事,虽说家门口也有小学,可是老吴一家子总觉得无法和城区的学校比。
3月11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教育界别小组讨论中,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向委员们回应了择校热问题,他说,“从19个‘择校热’问题最为突出的大城市开始,逐步推行小学、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有一点,家长的眼光不能只盯着名校,史家胡同小学、中关村二小毕竟只有那么一家。为此,我们还推动过一个活动,叫做'认识家门口的学校',反响非常好,家长会发现原来我家门口的学校也不错,不用跑那么远。'择校热'的熄火,既要有政府的作为,也要有学校的努力,还需要有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听了刘利民副部长的话,老吴心里踏实了,毕竟随着国家政策调整,学校教育资源会越来越平均化,家门口的学校也不会比城区的学校差。如果大家都扎堆送孩子去所谓的名校就读,就会导致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平均,那样才会影响到孩子的实际教育。
人老了,养老、医疗是摆在面前的问题,老吴也想从全国两会中了解一些惠及老年人养老、医疗的政策,这点,他也同样从电视机上获得了答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表示,北京95%的养老机构已经设置了医务室,或者与医疗机构进行签约服务,开辟绿色通道。全国已经有4609家医院与养老机构签订了服务协议。
居家养老还是我们国家养老的一个主渠道,在居家养老这块,国家大力推进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全科医生、家庭医生优先和有老人的家庭进行签约服务。同时把老年人常得的疾病,比方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这些慢性病很好地管理起来,使它能够得到规范的治疗,能够得到健康保健的知识,为居家养老的这些老人提供连续、规范、舒心的健康服务,促进这些老人在家能够安心地养老。
今年全国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及了物价调控方面的问题,这也让老吴的心里安生了不少。报告提出,2016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3%左右。这一目标与去年目标相同,而去年实际涨幅是1.4%。
前段时间,在微信上有人转发一条信息,意思是我国将迎来大规模的下岗风潮,这条信息后被有关部门证明是莫须有的言论。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对此再次给民众吃了一颗安心丸,李总理讲,2016年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报告在解释经济增速目标时,就直接与就业挂钩:稳增长主要是为了保就业、惠民生,有6.5%-7%的增速就能够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年轻人就业是大问题,就业问题解决了,年轻人有事做,有钱挣,社会就能稳定。”老吴认为,李总理的话,无疑是让所有关心就业话题的人心里踏实了,也是对别有用心的人的不当言论有力的驳斥。
曾几何时,雾霾横扫全国多个省区市、环境污染不仅影响到了人的健康,也严重威胁了经济发展。甚至有一阵,老吴都打算卖掉房子去南方生活,为的就是躲避压得喘不过气的雾霾。
听了李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后,老吴决心不走了,还要在北京,在这座自己熟悉的城市中生活下去,因为他从报告中看到了“青山绿水”,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提出,今后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3%、15%、18%,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特别是治理大气雾霾取得明显进展,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80%。我们要持之以恒,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也用眼睛和生命两个词汇诠释了最高层治理环境的决心,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讲,“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习总书记的这番话,让老吴记忆深刻。“老百姓最关心什么?就是自己的生活能不能得到保障,能不能得到实惠。其它太宏观的话题,老百姓不懂,但是我就知道一点,国家好老百姓才能好,我坚决支持国家的一切改革措施,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惠民、利民、便民。”老吴说,今年两会给他的感觉就是更加切实、更加具体、更加明确。代表、委员、各部委负责人、乃至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话都让百姓们更加增强了信心,2020年全面步入小康社会一定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