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李昭玲建议,为实现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水资源保护也应一体化。(3月13日摄)千龙网记者 宋鹏飞摄
千龙网北京3月15日讯(记者 宋鹏飞)“海河是华北地区的最大水系,中国七大河流之一,京津冀三地都位于海河流域,水将京津冀联系成为一体。为实现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水资源保护也应一体化。”3月13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侨联副主席、致公党北京市委主委李昭玲在接受千龙网记者采访时说。
据千龙网记者了解,京津冀地区目前存在的水生态问题,一是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二是区域水资源协调不顺,水资源的配置明显向京津地区倾斜。京津冀处于同一个水循环系统,随着人口增长,刚性用水需求呈增加趋势,由水资源引发的三地之间的利益冲突日趋严重,部分流域上游截水导致下游水资源缺乏,是造成区域生态状况退化的重要原因;三是海岸带变化现象不容忽视。渤海湾沿岸河流含沙量大,滩涂广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围海造田的扩张、海岸挖沙采礁等开发活动,导致海岸带泥沙供应和海洋动力状况失衡,沿海滩涂迅速消失,海岸侵蚀加剧。
所以,李昭玲代表建议,制定优先保护规划,宏观调控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增加上游地区森林覆盖率,减少北部河流泥沙量;确定优先保护区域,加强重要水源区域保护,通过保护河流及其周边区域,建立水流的连通性,实现流域系统的完整性,恢复水文和生态。
李昭玲代表特别提到了四个重要的水源地和集水区是京津冀人民最重要的饮用水存储区,应优先保护:第一是白洋淀上游水库群。该区域是华北平原最大的复合型湿地生态系统,在抗洪、蓄水拦沙、净化水体等方面起关键作用,甚至能够影响调节局部地区的小气候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上游水土流失带来的泥沙淤积、水库截流引起的湿地萎缩、污染带来的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第二是官厅水库区。该区域位于群山之间的低洼地区,是一定范围内的集水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上游污染、泥沙淤积等问题;第三是密云水库区;第四是潘家口水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