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物我同春——记德国名家旧藏中国书画艺术
作者:何珩
德国纳高(NAGEL)拍卖行5月即将上拍德国名家旧藏中国书画。该家族所藏中国书画主要由其家族成员1894年至1922年派驻中国期间购得。
该名家所藏中国书画与古玩珍品,部分直接得自近世名家或其后人如端方家族、归安陆心源家族,部分经由著名古董商如北京西琉璃厂尊古斋购得。尊古斋由黄兴南创于1897年,后由其侄子黄浚(字伯川)经营,1928年黄浚因参与买卖东陵被盗文物而入狱,1930年黄浚出狱后将尊古斋结业,其铺面后亦转让予赵汝珍开办翠珍斋。晚清名臣端方(1861-1911)字午樵,号匋斋,堂号寳华庵,官至湖广总督、四川总督,系中国新式教育与公立图书馆创始人之一,其任两江总督期间创办暨南学堂,并以收藏著称,辑有《壬寅销夏录》编录其旧藏书画。端方收藏兴趣广泛,在世时以收藏为乐,所藏甚丰,其藏品中甚至包括埃及古物,可谓开中国藏家先河;但其去世后,家藏亦未能摆脱由子孙变卖的命运。
而归安陆氏家族旧藏书画能够重新面世,亦令人不甚唏嘘。陆心源(1834-1894)字刚父、刚甫,号存斋、潜园老人,归安人,工金石之学,清代四大藏书家之一,家有皕宋楼、十万卷楼、守先阁三藏书楼,藏书量超过天一阁,又曾撰《穰梨馆过眼录》(成书于1892年) 编录其所藏书法画作。陆心源长子陆树藩(1868-1926)字纯伯,号毅轩,庚子事变时他因亲睹战乱中各种人事颠簸流离,深感私人收藏凭借一己之力实难敌世事变迁,是以积极结交端方等重臣希望能借朝廷之力代为管理其家传藏书,惜未成事。后因救济受庚子劫乱的难民与经商失败,陆树藩为偿还以他名义设立的两所救济善会欠下的巨额债务而不得不变卖家藏古玩书画。为遵从陆心源遗训惟藏书不得散佚,1907年陆氏绝大部分藏书由日本静嘉堂集中收购,即史称皕宋楼事件。1908年陆氏守先阁剩余藏书悉数捐赠吴兴海岛图书馆,1911年陆树藩剃度出家并于1912年在苏州开办苦儿院继续救济贫苦儿童生活与求学。陆氏其他珍藏如藏画今散见世界著名公私庋藏如美国弗利尔博物馆藏原陆心源旧藏明本周文矩款重屏图。陆心源第三子陆树声(1882-1933)字叔桐,贡生,其在家藏送出与变卖前曾在陆心源管家李延适(1868-1906年以后)协助下,在大量秘本与珍本藏品上铃已印以资他日鉴别,此举或存回购之心,但终因家门凋落而未能实现。
中国古代,收藏古物书画珍玩多系贵族文人雅好。中国近代由于社会与经济的原因,无数珍藏四下散佚。百年流转,能重现于世者毕竟有限,又能为慧眼所识者方有归宿。清代大学士彭元瑞(1731-1803)曾有言“门心皆水,物我同春”。所谓门心皆水,典出《汉书·郑崇传》中郑崇语“臣门如市,臣心如水”,后世将之引为独立于世、清净豁达之喻。彭元瑞所谓“门心皆水,物我同春”,讲得即是一个人须安得了起居寂寞、心如净水澄宁,方能感悟外物与内心俱同、如沐春风的欢喜。真正的收藏大抵亦如此,所藏皆为外物,所获终归内心,内外俱静,物我同春。
原端方藏赵昌款寒蕊先春图立轴,录入《壬寅销夏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