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兵罗春晖。(陈重阳提供)

老兵徐佩珩。(资料图片)

徐佩珩写给罗春晖的致敬,用“88”结尾。
70年前,抗战烽火正烈。他在重庆情报总台,她在广州敌后潜伏。素未谋面的战友,每日电波传“情”。
抗战胜利,她辞职,就此告别情报生涯。两人再也没有在电波里相遇过。
70年后,她在广州,他在汕头。上月,得知彼此还活在人世,再“通信”,她的结尾是“88”。
如今,这两个数字代表“拜拜”。而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情报人员在电文结尾写下“88”,意味着“吻你”。她用这个代码表示了对战友最高的敬意。
文/图 记者陈正新 通讯员胡克雅、刘新(署名除外)
在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各地有无数情报电台,如今身居广州的徐佩珩是其中极少的“女台长”。她和丈夫在沦陷区执行情报搜集工作,通过电波把这些情报发回当时的重庆军令部无线总台。
如今身居汕头的罗春晖,则是当时无线总台的一名军官,也曾与全国各地的谍报电台进行联络。那个年代的情报人员会在电文的结尾写上一些数字:“73”、“88”、“99”等。其中,“73”表示敬意,“99”表示不开心的心情、而“88”则表示吻你……
70年后,徐佩珩给罗春晖送来一封“信”,结尾是“88”。
1943
1938年,19岁的徐佩珩成为一名无线电报务员。1942年,23岁的徐佩珩接受任务返回广州沦陷区建立地下电台,她和总部派来的助手龙学湖一起历经半年从桂林辗转潜伏到广州。
1943年的广州黄埔夏园村里举行了一场婚礼——徐家“请新女婿”,徐家父亲带着长衫马褂的女婿挨个去拜会长辈亲朋。实际上,这位“新女婿”就是徐佩珩的助手龙学湖。
婚礼结束当晚,徐佩珩两夫妻就开始隐藏秘密电台和呼叫总台友台。一个星期后,与总台建立了联系,这个代号为“赤坚”的秘密电台就开始在广州的黄埔夏园村工作了。包括“赤坚”在内的电台,将情报发送抵达重庆军令部无线总台。
在总台,有一位军官名为罗春晖。罗春晖是梅州丰顺人,他也是在家乡1939年受到日本侵略者的骚扰后,从学校投身抗战,他徒步到韶关坐火车到达位于桂林的四战区入伍,也成为了一名无线电情报人员。1943年的时候,罗春晖被调到重庆军令部无线总台二厅,参与情报工作。在那里,有8台机器24小时不停地与潜伏的谍报组和电台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