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沂蒙精神中寻找"合格"的标尺

2016-06-22 11:29 大众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从沂蒙精神中寻找“合格”的标尺

编者按:

沂蒙是革命老区,也是一片奉献的热土,在这里锻造出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 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传承和发扬沂蒙精神,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山东、助推中国梦意义重大。

6月22日,由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山东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首都互联网协会,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中共济宁市委宣传部、中共临沂市委宣传部主办的“首都网络媒体临沂革命老区行”启动。

今日起,大众网、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山东手机报、大众网官方微博、微信全平台推出“临沂革命老区行系列评论”,评述沂蒙精神新内涵。

沂蒙革命老区行系列评论二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柏建全

七一前夕,参观沂蒙革命纪念馆、沂蒙红嫂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无不被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在沂蒙大地的升华所感染。两年多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及临沂时的话语在耳畔更为回响: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回望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人民军队为了群众利益出生入死、流血牺牲,拯救民众于水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英勇行为感染教育了沂蒙人民。沂蒙人民从切身感受中作出选择,义无反顾地跟党走,舍生忘死支援革命。撼动人心的“沂蒙红嫂”“火线桥”等故事久传不息。当年,刘少奇同志在沂蒙调研后得出了“群众是共产党的母亲,党是群众的儿子”的著名论断。

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5年辉煌历程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政党、哪一种力量,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对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认识得如此自觉、如此深刻,对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工作的理论发展得如此细致、如此完备。正如此,面向8800万党员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旨在以增强“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心系人民、情系人民”觉悟。

爱民亲民无不体现在党的各项纪律中和党员干部身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新进展,政治生态得以修复,广大群众普遍认可。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大背景下,党员队伍中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当不容小觑。基层腐败虽得到遏制,但群众反映举报仍不绝于耳;“四风”问题躲进“青纱帐”,巩固反“四风”成果还需再发力;有的干部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有的地方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群众上访和群体性事件时而有之。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心系人民、情系人民不是停留在“学”上,而是体现在具体“做”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不是喊在嘴上,而是落实到“行”中。有的办惠民生的事不与群众商量,“好事”惹怨恨;有的面对群众医疗、就业、上学等热点问题能推则推,对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等关系群众利益的问题能躲则躲,削减了政府公信力。诉求表达机制不畅、矛盾调处机制不健全,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无不剑指干部作风慵懒散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行为。

“两学一做”,要会“做”、善“做”,要做到群众心坎上。罗荣桓将军当年在沂蒙组织指挥抗日,为解决部队在反“扫荡”中利于隐蔽部队、疏散群众,由强令老百姓不准砍高粱秸,到变成老百姓自觉行动;同样,当沂蒙各地老百姓家养的狗成为八路军夜间开展游击战的障碍时,也实现了从群众不认可到“打狗运动”蓬勃开展。老将军的群众工作方法在今天仍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法宝。

沂蒙精神具有党性和人民性的双重特征,也阐明一个朴素的道理: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当下,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弘扬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就是从沂蒙精神中汲取营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不偏不倚,做合格党员的标尺立得更高。

责任编辑:武子豪(QN00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