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孟良崮上一堂“特殊党课”,我们泪奔了!

2016-06-26 10:59 大众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6月24日上午,“首都网络媒体沂蒙革命老区行”代表团来到临沂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缅怀先烈。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摄

在纪念馆前,外墙镶嵌的194700颗子弹壳向参观者“诉说”着当年残酷的战役,触摸着子弹壳,代表团成员仿佛回到了战火硝烟的岁月。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摄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共分5个展厅,分别为门厅、战役厅、支前厅、英烈厅和双拥厅。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摄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庄严而肃穆,代表团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通过观看沙盘演示,了解了孟良崮战役过程。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摄

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代表团们在粟裕将军“墓前”鞠躬默哀,重温先烈英勇感人的事迹。 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摄

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代表团们在粟裕将军“墓前”鞠躬默哀,重温先烈英勇感人的事迹。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摄

一口饭,做军粮;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在纪念馆报告厅,代表团观看了红色主题专题片。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摄

大众网临沂6月25日讯(记者 庄滨滨 郭豪)24日上午,纪念建党95周年首都网络媒体沂蒙革命老区行代表团来到临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接受了一堂特殊党课。从滴血喂奶的女英雄陈若克和出生仅20天就牺牲的女儿,到在冰冷的河水中肩扛门板架起火线桥的32名沂蒙红嫂,一串串英雄事迹令代表团中的许多人几度落泪。

首都网络媒体沂蒙革命老区行成员们来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在纪念馆前,外墙上镶嵌的194700颗子弹壳“诉说”着当年残酷的战役,触摸着子弹壳,代表团成员仿佛回到了战火硝烟的岁月。来到纪念馆内,成员们先后参观了战役厅、支前厅、英烈厅和双拥厅。随后,成员们来到了粟裕将军墓前,聆听讲解员讲述革命烈士的英雄壮举。

在抗战期间,山东省军政委员会书记朱瑞的妻子陈若克,因怀孕与大部队失去联系,不幸被日军抓住。狱中早产的陈若克没有奶,敌人曾试图拿牛奶给孩子吃对其进行诱供,她将牛奶摔在了地下。最终,宁死不屈的陈若克与出生仅20天的女儿一起被鬼子刺死。“孩子,你来到世上,没有喝妈妈一口奶,你就吸一口妈妈的血吧……”当讲解员泪流满面地讲起抗日女英雄陈若克滴血喂奶的故事时,现场许多网媒代表忍不住留下了热泪。

心中的感动许久不能平静。来到纪念馆报告厅里,成员们观看了一部孟良崮战役的记录片,当“驰援孟良崮 勇架火线桥”的场景出现时,许多人再次忍不住泪奔了。

“敌人来了咱拆桥,解放军来了咱架桥,快扛起门板,麻利地下水,为队伍争取时间……”1947年5月13日,孟良崮战役打响,华东野战军主攻部队急需通过汶河,奔赴孟良崮战场。上级要求地方在汶河上架桥,缩短部队过河时间。当时各村男劳力均已组成支前队伍奔赴前线。任务紧急,沂蒙红嫂李桂芳带领32名妇女,摘下自家门板跳入冰冷的河水中,用身体做桥腿,用门板做桥面,为部队架起了一座“人桥”,使部队顺利通过汶河。

这个情节令在场的所有人落泪,短片中红嫂李桂芳“淡定”地介绍,让所有人再次被红搜的大义大爱所感动。人民日报社记者魏薇说:“老区人民的光辉形象让人禁不住流下泪水,这对于我们这些年轻人来说,有很大的教育意义!”。被感动落泪的不仅是代表团里的女团员,许多有泪不轻弹的男同志们也留下了热泪。千龙网融合报道总编室编辑冯强说,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沂蒙老区人民做了很多贡献,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就是的最好见证。现在做好网络工作,也要接地气,走群众路线。

“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在纪录片结束后,讲解员进行了精彩的小结:从毛主席提出“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说到底就是让更多的群众说咱好,让更多的群众跟党走”,到当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都是在说同一个道理——要赢得人心,就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必须准确把握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需求,传承弘扬沂蒙精神,走群众路线永不过时。

走出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代表团成员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回想这几天,漫步在蓝天白云、沂水清澈、人居和谐的“大美新”临沂,这座文明开放的现代化都市颠覆了首都网媒代表们对于革命老区的传统印象。按照规划,临沂将打造以沂蒙精神为内涵、以沂蒙亲情为特色、以红色沂蒙为品牌、以绿色沂蒙为支撑的中国红色旅游名城,形成以红色旅游为龙头的综合型区域红色文化产业体系,带动沂蒙老区产业转型升级,沂蒙精神将与时代精神水乳交融,散发出熠熠光辉,指导着新时期的沂蒙人奋力前行

责任编辑:冯强(QN00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