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情况的航拍照片(2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北上广不相信眼泪,被疏解者不愿放弃机会
在地方政府强力推进人口疏解的同时,北上广的巨大资源虹吸效应,仍然让大量疏解目标人群不愿轻易离开。
电视剧《北上广不相信眼泪》曾经让很多人看到在超大城市奋斗打拼的艰辛,但实际上,为了能留在北上广,很多外来人口努力在政策夹缝中寻找机会。
在北京,一直居高不下的房价、房租,证明了高中低各层面外来人口对于这个大城市的刚性向往。一位银行业内人士对记者说,从银行给房地产企业和购房者放贷的角度看,地产投资是人口流入流出的风向标,北京、上海地王频出,恰恰印证了其强大的人口吸引力。
而在非核心功能疏解方面,根据北京市近期公布的人口疏解计划,今年,故宫周边、百荣世贸商城、永外城文化用品市场、南锣鼓巷主街、簋街和东华门小吃街等区域都要启动疏解。但在小店被疏解的同时,仅在北京东二环至东四环沿线,至少有十家大型购物餐饮场所数以万计的中低端劳动岗位都是刚需。
记者日前在北京市东城区某危旧房改造后的新型社区看到,尽管小区里每套房子都价值数百万元,但在楼房不起眼的入口下面,一条条长长的、坑洼不平的通道尽头,是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在仅1.5米宽的狭长走廊两旁,每个出租屋门口都堆放着鞋子、水桶、垃圾袋甚至还有自行车等各种杂物。走廊的尽头是公共洗手间,挤满了忙着洗漱和方便的住户。空气中飘散着油烟、香烟和发霉的气味,隔着墙也能清楚地听到出租屋内电视机的嘈杂声。据“二房东”介绍,这类地下出租屋内多住着从事餐饮行业的服务员和厨师以及其他外来务工人员。
今年4月北京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北京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形势分析”显示,北京市上半年服务业用人缺口高达17.6万人。而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上海市今年一季度餐厅服务员、厨工的岗位缺口与求职人数比高达9:1。
在这种情况下,被疏解的人口只得一层层向外转移。位于北京朝阳区与顺义区交界处的孙河乡,截至2014年底的户籍人口2.2万人,而流动人口达5.6万人。记者多次在孙河乡沙子营村调查,2016年,随着产业调整、清理违法群租房等措施,该村外来人口从高峰时的1.6万人减少至七八千人。离开的七八千人中,一部分返回了老家,还有数千人搬到了位置更远的顺义、昌平等地。
胡刚表示,外来人口集中居住在城乡接合部,违建遍地,在传统村庄外形成了外来人口聚居的“村外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