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方案》强调,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推进共青团改革,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部分,是焕发共青团生机活力的重要举措。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中央书记处办公会议分别审议了《方案》。
《方案》从四大方面、十二个领域提出了改革措施。明确将改革优化机关职能和机构,实行工作力量“减上补下”,补充相应数量的挂职干部,带动省级团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精简编制、充实县级团委和直接服务青年的工作领域;改革团中央直属单位。
1
改进团中央领导机构人员构成、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
完善代表大会和委员会制度,增强团的代表大会、全委会、常委会的代表性,在团中央领导机构中明显提高基层和一线团干部、团员的比例;扩大代表大会代表的参与渠道,建立代表大会发言制度、团中央委员会向代表报告工作和听取意见建议制度、团代表走访团员青年制度;完善全委会委员议事建言机制,建立委员重点发言制度、委员提案制度;更好发挥常委会作用,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
改革优化机关职能和机构,实行工作力量“减上补下”,团中央精减机关行政编制,补充相应数量的挂职干部,带动省级团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精简编制、充实县级团委和直接服务青年的工作领域;改革团中央直属单位。改进团的领导体制和机关运行方式,完善双重领导体制;推动机关干部到基层一线开展工作,建立完善团中央机关干部常态化下沉基层、向基层服务对象报到工作机制,推动机关干部摆脱文山会海、走出高楼大院;建立扁平化、项目化工作机制,让青年了解团的历史、参与机关工作、增强主人翁意识、找到家的感觉。
2
改革团中央机关干部选拔、使用和管理。
把团的岗位作为党政等各领域、各行业优秀年轻干部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培养群众工作作风、丰富群众工作经验的重要平台,坚持德才兼备、五湖四海,突出“知青少年、懂青少年、爱青少年”,不拘一格从党员、团员中选拔优秀人才,建设专职、挂职、兼职干部相结合,符合群团组织特点、充满生机活力的团中央机关干部队伍;改进机关干部选任交流,注重人岗相适,不搞年龄层层递减,从严选拔专职干部,挂职、兼职干部在机关所任职务从工作需要出发,不完全对应行政级别;完善机关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增加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评价权重。
加强机关干部作风建设,扎实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持续深入开展团干部健康成长教育,引导机关干部大部分工作时间到青年中去;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建立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制度,每名专职、挂职团干部经常性联系100名左右不同领域的团员青年,兼职团干部直接联系10名左右普通青年,努力做到经常有声音、有互动、有话题、有线下活动、有面对面交流。
3
改革创新团的工作、活动和基层组织建设。
把思想政治引领贯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担负起引导青年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创新组织动员团员青年服务大局的载体和方式,团结动员广大青年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本职岗位为“十三五”作贡献。
提高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能力,推动出台面向青年的普惠性服务政策,推进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建立团内外资源区域化统筹配置机制,形成共青团工作品牌体系;更加注重直接服务普通青年,努力打造直接联系服务青少年的阵地依托,推动团的各级领导机关组织实施直接面向青年的重点服务项目,开设直接面向青年的活动场所,适应青年的作息特点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升服务能力;改革创新青少年维权工作,构建“大权益”工作格局,明确维护青少年权益工作的对象和权责边界,更好发挥党委和政府联系青少年的桥梁纽带作用。
大力实施“网上共青团”工程,以“智慧团建”和“青年之声”为重点,建设工作网、联系网、服务网“三网合一”的“网上共青团”,形成“互联网+共青团”格局,实现团网深度融合、团青充分互动、线上线下一体运行。着力夯实基层基础,改进团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增强团员先进性光荣感,严格入团程序,加强团员意识教育,推动全体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充分发挥团员在青年中的模范作用和对青年的凝聚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急难险重任务中当好生力军和突击队;改革创新团的基层组织设置,构建纵横交织的网络化组织体系;建设“团干部+社工+青年志愿者”队伍,充实基层工作力量;加强联系服务引导,把青年社会组织紧密团结起来。
4
加大党委和政府对共青团工作的支持保障力度。
落实党建带团建制度,推动把团建纳入各级党委党建工作规划和年度考核内容,团建工作占一定比重;建立抓落实的督导机制,对省级落实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把“推荐优秀团员作入党积极分子人选”作为基层团组织的重要工作职责,推动党组织将推优纳入党员发展工作规划。
健全政府协调工作机制,制定青年发展规划,各地制定相应规划,注重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衔接;加强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学科建设,推动把青年群众工作列入各类干部培训课程;健全稳定规范的共青团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加大对团的基层工作阵地建设支持力度,推动群团组织基层工作和服务阵地共建共享。
《方案》要求,以团中央改革为牵引,加强统筹指导,带动地方各级、各领域共青团在党委领导下,结合工作实际谋划改革、推进改革,形成以上率下、全团抓改革的工作局面。
团中央负责人答记者问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对团中央深化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日前,团中央负责人就有关改革情况回答了新华社记者提问。
问:团中央将会出现哪些明显的变化?
答:通过这次改革,团中央将在领导机构、机关部门、干部队伍和运行机制等多个方面发生显著变化。
团代会中一线代表比例将提高
针对团代会代表、团中央委员中普通青年比例偏低的问题,我们提出,保证基本群众代表的合理比例,注重吸收农民工、社会组织骨干、自由职业者等新兴青年群体中的优秀党员、优秀团员,明显提高基层和一线团干部、团员的比例。到2018年团十八大召开时,团的全国代表大会、团中央委员会、团中央常委会中基层和一线代表的比例分别不低于70%、50%和25%。同时,我们还将进一步改革完善团中央领导机构的议事决策机制,使代表性、广泛性不仅体现在人员构成上,也体现在功能发挥上。
新设三部门突出宏观指导功能
这次团中央机关部门改革,我们不是简单地做加减法,而是重在根据时代发展和青年变化调整职能、理顺机制、提高效率,新设立了青年发展部、基层组织建设部、社会联络部等部门。同时,这次部门调整更加突出面向全团的宏观指导功能,将工作重心从过多过繁的具体事务转移到研究规划、资源整合和指导推动上来,有利于大幅削减机关日常性、事务性工作,为机关干部更多走进青年、沉到基层创造条件。
团中央机关挂职比例达到42%
这次改革从优化党的干部培养和成长路径的角度,提出要把团的岗位作为党政等各领域、各行业优秀年轻干部锻炼群众工作能力的重要平台,打破年龄、学历、身份、职级限制,不拘一格从党员、团员中选拔优秀人才。
改革后,团中央机关各层级挂职、兼职干部比例均达到42%以上。
一大批挂职、兼职干部的加入,将大大优化团中央机关干部结构,在数量、质量两个方面都是对团中央工作力量的加强。
提出建立“8+4”工作机制
这次改革把改变机关运行模式、从机制层面解决脱离青年问题作为重点。提出建立“8+4”工作机制,力争每年50%的干部在机关工作8个月,在区县团委工作4个月;建立“4+1”工作机制,在岗干部力争每周在机关工作4天,在基层单位工作1天;建立“1+100”直接联系青年制度,每名专职、挂职团干部经常性联系100名左右不同领域团员青年,直接服务和引导普通青年。同时,我们将大幅精简会议、文件、简报,更加注重运用网络新媒体等手段推动工作、开展活动。
问:如何破解基层薄弱这难题?
答:加强基层是共青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我们在机关新设基层组织建设部,加强对基层组织建设的统筹,改革创新基层组织设置,努力构建纵横交织的网络化组织体系。这次改革,我们着重围绕基层工作力量和资源不足这两个突出问题对症下药。
在工作力量方面,提出了建立“团干部+社工+青年志愿者”工作队伍。团干部队伍实行“减上补下”,团中央精减机关行政编制,带动省级团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精简编制充实县级团委和直接服务青年的工作领域,实现“机关瘦身,基层扩围”;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到2020年将建成20万人规模;注册志愿者队伍将进一步发展壮大并就近就便参与团的工作和活动。
在工作资源方面,我们强调推动工作资源向基层倾斜,在基层打造直接联系服务青少年的阵地依托,提升服务能力,畅通共青团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推动基层团组织与其他群团组织一道形成服务基层群众的“大合唱”。
据新华社电